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传统贸易理论与发展观点
发展中国家与新贸易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比较成本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的,它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
李嘉图认为各国应从事生产本国生产条件具有比较优势即成本比较低廉的产品,采用自由贸易的政策和他国交换本国所需的、国内生产条件低劣的产品,这样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
;
;
,并按同一固定比例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
;
;
;
,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也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
比较成本学说假设前提
例:英国每生产X单位布需花费100天的劳动成本,每生产Y单位的酒需花费120天的劳动成本,而在葡萄牙生产X单位的布需花费90天的劳动成本,生产Y单位的酒需花费80天的劳动成本。
20世纪30年代初,赫克歇尔(Fheckscker, E.)和俄林(Ohlin, .)在对比较成本学说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E. Heckscher)和俄林(B. Ohlin)认为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地域、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资本、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一国应尽量生产使本国的要素禀赋与本国的产品中要包含的要素密度相一致的产品。如资本富足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富足的国家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此基础上,参加交易的双方均可取得收益。
要素禀赋学说假设前提
;
;
,利用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
即劳动和资本;
;
;
;
。
例:假设由美、日两国组成的世界,它们使用劳动和土地生产玉米和布,两国生产玉米和布的方法相同,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相同。如表11—1所示:
表11—1 美国、日本生产要素及价格比较
国家
生产要素价格
生产玉米需要的要素
生产布需要的要素
土地
劳动
土地
劳动
土地
劳动
美国
日本
5
2
3
2
1
6
1
3
3
2
1
6
贸易条件问题
贸易保护问题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