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区域空间结构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重点问题:
●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重心的概念
●国民经济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的关系
●经济区划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第二节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区划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的相互关系。
一、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位置,并从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及经济重心四个方面来研究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一)区域重心空间位置的推移
重心的计算方法如下:
(1)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分别用E1 ( J1 , W1 )、 E2 ( J2 , W2 )、 E3 ( J3 , W3 )、 E4 ( J4 , W4 )表示,式中, JJ , WJ分别表示重心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j=1,2,3,4)。
(2)区域重心(合指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及经济重心,下同)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
JJ =31i=1(Aij× Ji )/31i=1/Aij(j=1,2,3,4)(11—1)
WJ =31i=1(Aij× Wi )/31i=1/Aij (j=1,2,3,4)(11—2)
式中:Ai1、Ai2、Ai3、Ai4——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J——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经度,i=1,2,…,31。
W——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纬度,i=1,2,…,31。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二)区域重心移动距离
为了对区域重心移动有一个更明确的了解,我们进一步对区域重心移动距离进行计算:
(1)计算出北纬33°时每一经度所跨的距离为932公里(我国区域重心在北纬32~35°之间,故以33°代之)。
(2)。
(3)利用勾股定理确定重心移动距离计算公式:
重心移动距离={[( Ji - Jj)×]/2+[( Wi - Wj )×111/22} /(11—3)
公式中,( Ji - Jj )代表计算时期两重心所在地的经度跨度。( Wi - Wj )代表计算时期两重心所在地的经度跨度。(i=1,2,3,4;j=2,3,4;i<j)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区域重心的移动中可以看出:
第一,我国区域重心总的变化不大,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都在东经113°~118°、北纬32°~35°之间移动。
第二,从各类重心的变化幅度看,工业重心变化最大,人口重心变化最小,经济重心变化幅度居中。
第三,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看,1978年以前区域重心主要向西、向北推移,推移跨度不大,各重心的推移方向也不尽相同。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二、重心偏离程度的研究
重心之间的偏离程度反应现象之间地域分布的相互关系。这里侧重分析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的偏离程度及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一)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的偏离程度
我们分别以N1j 、 N2j 、 N3j 代表对地理重心的东西偏度、南北偏度和总偏度。其中j=2,3,4分别代表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重心偏度计算公式如下: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
N=|Jj – J1|×北纬33°时经度1°所跨距离我均半径=|Jj – J1|×
N2j=| Wj – W1 |×纬度1°所跨距离我均半径=| Wj – W1 |×=1748公里
N3j ={[(Jj – J1)×]/2+[(Wj-W1)×]/2}/我均半径={[(Jj – J1)×]/2+[(Wj – W1 )×]/2}/=1748
式中:Jj – J1 (j=2,3,4)分别表示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所在地经度与地理重心经度之差的绝对值; Wj – W1 (j=2,3,4)分别表示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所在地纬度与地理重心纬度之差的绝对值;
11/10/2017
区域空间结构
第十一章区域空间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