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整个第二项应该表现出来这样一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当前国内外学界做了什么----成果有哪些(体现这些成果对你的研究的铺垫作用)----不足有哪些(体现你的研究的意义)----你计划要做什么、大概怎么做----你的研究意义是什么---你参考的文献资料(体现研究所依靠的理论与经验)。 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第一,这一项中,用语一定要规范、准确,具有学术性。尽量少用一些口语,将那些“为什么、怎么样、……呢”之类的减到最少,写得“学术”一点。别为了增加“理论性”而随便引进理论,不懂的理论和方法要么不用,要么搞清楚了再用,不清楚的事不要乱说,也千万别想在理论和事实上蒙骗评委,姜还是老的辣的。第二,研究意义尽量写得既有理论性又通俗易懂。能让一些即使不太了解你所研究的领域的人也能感受你的研究很重要时你就成功了。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你们立项答辩时要面对的评委一般都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教授,他们对你的课题不一定有很深入的认识,如果写得太过专业了,别人是不能理解你的研究的重要性的,而且读起来很枯燥。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想想将来你可能在十分钟的答辩时间内对一个社会学的教授讲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人家听得有什么意思?第三、列出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性和学术规范。将相关性大的放在前面,将认可度高的放在前面。同时,这一部分也不必列太多,多了就显得你没怎么挑选过。雷同的也尽量减少。如果不是属于材料性的尽量少引用报纸和杂志的讨论,因为这些一般不具学术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格中的其它几项更像是围绕第二项展开来写的。 表格中第三项的“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其实也是与第二项中的文献回顾相呼应的。因为创新不创新是要从比较中体现出来的。你做的跟别人要有所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这才算是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根据我答辩时观察的经验,评委的时间是很少的,他们根本不可能一句一句地读你的报告,所以最好每一点写一小段,每段第一句就是主旨句。同时,在讲述你的研究阶段和研究方法如何创新的时候,也注意谈及你的研究计划。前面说过,你要做什么和如何做在表格中是没有专章表述的。 表格中的第四项是预算,这一部分根据创新实验的相关文件要求写,不用做太细。我以前做的时候做得太细了,实际是没人看的。大家主要看一下你的支出大概在哪几个方面,布局是否合理,支出是否符合规定。 表格中的第五项是预期成果。这一项如果大家没有十分的把握其实也不用写太多,列几项三几百字搞定就好。也像第三项中一样,一定要简明扼要。我们搞社会科学的成果不外就是论文啊、政策建议什么的。这一项如果不太懂可以多问一问指导老师。 至于第一项的“申请理由”,这点最大的作用是体现小组成员进行研究的可行性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写的东西要跟所做的研究相关,表明你们有能力完成这一个研究。如果往里面写一下自己得过“三好学生”基本上就没什么意义的了。 最后提醒大家,课题的题目要尽量起得清楚一点,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大概要做什么,同时,题目跟后面写的东西一定要一致
怎样写申请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