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也从中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一个富有诗意的片段:帆船渐渐消逝,诗人还伫立江边翘首凝望,仿佛要把自己的情意托付滔滔江水。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想请你们先听一首歌:播放歌曲《送别》。2、师朗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扬,夕阳山外山。”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别诗)诗中也曾道:“自古多情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交通不便,人们离别后,很难才有相见的机会。所有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3人)相应介绍黄鹤楼的资料。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有哪个同学收集到关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呢?(指说后出示幻灯)过渡:李孟之间的感情就是从几个月形影不离的生活中累积而成的,他们亦师亦友,就在孟浩然要远行之际,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便诞生了„„【导入的设计,利用了优美的音乐、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诵、色彩丰富的图片等各种媒体,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古诗。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自读: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板书:自读)3、指名读:谁愿意来给大家流利地读一读?过渡:同学们刚才都很认真地读书,读通顺、读流利,是为我们下一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打下基础。现在老师再给机会你们读一读,通过读,说说你们从诗中知道了什么?(板书:感悟)【通过自读、指读的这个步骤,解决学生对古诗字音的问题,并且引出下一步通过读来感悟诗情。】4、感悟:(逐句理解感悟)(1)故人西辞黄鹤楼指导朗读感悟:“故”字可以体现出李孟之间的深厚感情。指导朗读:好朋友即将远行,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生:不舍得)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语速应该缓慢。)让我们带着对好朋友的依依不舍,一起来读读这句。(齐读)往日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好朋友要走了,男同学来怀念一下(男生读)。共同谈理想,谈人生的兄长要远离了,女同学来给他送行吧(女生读)。【通过抓住重点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设计优美而富含感情的导语,再加上教师深情的启发引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更饱含深情地诵读。】过渡:好朋友即将要去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你们猜猜(板书:想象)(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