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
(2012年版)
由医院主管领导、职能部门、相关业务科室、医学工程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组成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设备保障部,具体工作条例如下:
对医疗设备引进的咨询、审议、决策及工程项目协调等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规划、计划、论证、技术问题进行评价或咨询
负责确定并建立本院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细则,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
负责建立本院的计量管理体系,组成医院三级计量管理网络,督促开展对医院设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
负责确定并建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监控体系,组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调查和追踪。
建立相关的管理工作奖励、处罚制度,并组织执行医疗设备使用效能分析评估。
设备保障部
2012年1月
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2012年版)
总则:
1、制定我院年度医疗设备投资及管理的重点与方向。
2、根据医院的发展,制定年度设备采购的预算计划。
细则:
1、年初召开年度新购医疗设备预算论证工作。
2、论证医疗项目中所涉及的新材料的开展及可行性。
3、定期召开医疗设备院内的采购招标工作,同时邀请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及专家共同参加。
4、参与年度的一次性及植入性卫生材料采购招标工作。
设备保障部
2012年1月
设备保障部工作制度
(2012年版)
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医疗器械(注册为械字、试字),均由职能科统一负责招标,采购、调配、供应、管理和修理。
2、根据各科请购计划和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请院长批准执行。
3、所有医疗物品的采购按医疗行业的医疗仪器采购制度进行采购。采购时进行三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验证。
所有医疗器械的管理,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实行分类管理。
医疗器械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凡购入医疗器械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凡购入或调入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由院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验收,建立医疗设备技术档案,与有关科室制定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按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办理索赔)。
接受捐赠的医疗器械,按市场同类的价格和接受捐赠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价值计价,纳入医疗器械管理。
器械仓库要求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要求帐物相符。要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
各种医疗器械的请领和保管,须有专人负责,大型贵重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并定期维护保养。
失去效能及过期的医疗器械,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医疗器械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拨,由科室填写报废调拨单,经本科核审后送院领导批准;2000元及以上报上级区主管部门批准。
各科需要修理的医疗仪器,应填写修理申请单,送职能科维修组安排维修人员组织维修,对需外修的医疗仪器,做好登记、验收记录。
维修人员应时常深入科室进行检修。
每年二次负责组织召开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会议。
设备保障部
2012年1月
设备保障部正主任岗位职责
(2012年版)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设备保障部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学科建设、行使设备保障职能。
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保证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组织编制医疗设备、器械、消耗材料购置的年度计划。协助政府采购、国际招标相关文件的编制。
做好供应工作,组织医疗设备的验收、保管、建档、调剂、报废、统计。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保证与控制以及医学计量工作,开展考核、检查、评比和奖惩等工作。
收集、提供、反馈医疗设备的各种信息,为临床使用部门和领导决策做好咨询服务。
负责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疑不良事件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协同人事部门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调配、考核、定职、晋升和聘任工作。
掌握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应用质量检测和维修保养情况。
设备保障部
2012年1月
计量管理员职责
(2012年版)
统一管理本医院的计量工作,制定计量管理制度、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并检查和督促计划的实施,做好计量工作年度总结,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计量工作的分管院长汇报。
统一管理本医院所有计量器具及设施,并对强检、非强检计量器具分别建帐。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计量器具要建立技术档案。
杨浦区中心医院设备科管理条例[精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