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导入:
春天: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夏天: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秋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壮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凄苦)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
思考:作者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
——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
——秋有形
故都的秋
沈金花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知人论世——时代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孤寂的生活。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当时处境:孤独屈辱忧郁
课题释义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第一部分:总起
①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和向往:“饱尝”秋味
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第二部分:分写
记叙:①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②槐树的落蕊
③秋蝉的残声
④秋雨话秋凉
⑤秋树的奇景
议论: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触。
第三部分:总括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