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究竟用什么办法杜绝了贪污犯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七章 李恒昌 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 【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是什么时代?那时候,为何基本上没有贪污犯?为何贞观三年全国只有29个死刑犯?那时候,为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时候,人们外出旅游,为什么不用带钱,吃饭住宿全有人管?难道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私心和私欲吗?】 读唐史的时候,曾经想象这样一个场面:高考前夕,一文科班历史老师给学生大串讲,其间搞了个课堂提问。老师给出一段历史事实,让同学们说出发生在什么社会制度下的什么朝代。其中老师给出了这么一段资料:那时候,政通人和,民风淳朴。官员清正廉洁,杜绝了腐败现象,全国没有一个贪污犯。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丰沛,堆积如山。社会安定,没有小偷小摸,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个别人犯了死罪,临刑前放回家处理后事,处理完后主动回来接受处罚。外出旅游,不用带钱,也不用带饭,公园全部免费,走到哪里都有人接待管饭。老师给出事实后,让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该同学回答说:共产主义?老师听了,笑着说:再想想。同学沉吟再三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0—63年?搞得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坐下吧,以后不带这么讽刺人的!60年代初明明是三年自然灾害嘛。当然,这一问题的准确答案是唐代的贞观之治。但是,与这个正确的答案相比,我更喜欢那位同学的回答。因为,我感到贞观之治所描写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然而,翻阅《新唐书》和《旧唐书》,你又不能不相信它的真实性。无论如何,贞观之治都是一个奇迹。人们有理由向往那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贞观时代,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它创造的历史,史无前例,无与伦比,值得玩味。 譬如,那个时代,全国基本上杜绝了贪污犯;而现在,提起反腐倡廉,似乎查处的干部数量越多、级别越高,成绩越大,效果越好。譬如,那个时代,全国一年,被判死刑的人,只有29个人;而现在,这个数字,不是全国,而是一个省。譬如,那个时代,有个叫魏征的干部,1个人便提“不同意见”200多条,10000多字,仅朝廷就设专门提反对意见的专职干部达30多个;而后来,后来的情况不提也罢。譬如,那个时代,仅唐太宗就5次下达诏书,在全国范围内科考和选拔有才能的干部,而现在,多少莘莘学子就业都找不到门路。总之,贞观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又难以企及的时代。说它令人向往,是因为它的历史真实,近似于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说它难以企及,是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真正达到它所达到的境界。 这一切,实现起来看似比登天还难,其实,又是非常之简单。一切都因为,那个时代,有一个叫李世民的人;一切都源于,李世民这个人深谙某些看似普通实则并不普通的基本道理。 那时候,大唐帝国的最高处,闪耀的不是李世民的画像,矗立李世民心海的是三面高悬的明镜——铜镜——用来正衣冠!古镜——用来知兴替!人镜——用来知得失!那时候,李世民知晓这样一个基本关系:人民是水,人君是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也就是说,老百姓高兴了,可以载着你在水里玩;如果把他们惹急了,他们便掀起大浪把你打翻到水里。因此,他小心翼翼地伺候那些拉纤的人。那时候,李世民深深地懂得,民是国之本,民以食为天。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老百姓吃上饭。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余,提前进入了“大米+牛肉”的“共产主义”好时候。那时候,李世民还
李世民原来是这的一个人:李世民究竟用什么办法杜绝了贪污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