莈关于历史的思考蚃薁明朝年间,罗贯中撰写的《三》、《红楼梦》合称为“四大名著”。《三叙了汉末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夺者,塑造了刘备、孙权、曹操等多个形象;而《水浒传》则记叙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塑造了宋江、李逵、卢俊义等鲜明形象。单从文笔和人物形象塑造等几个方面来讲,这两部名著还是有价值去品读的。但从一些问题所反映的更深层的意义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部名著。艿————引子膅肅如今,“篡改历史之风”颇为盛行,电影《鸿门宴》与真正的历史可谓差之甚远。汉书记载:“刘邦赴鸿门之宴,饮数盏,项庄欲刺,邦以方便为由,走之”。而电影《鸿门宴》却改成了项羽与刘邦在宴会上对奕,并离间了刘邦与其军师张良的关系,后韩信携怀王书才赦免了刘邦。这与历史可谓大相径庭。而今年春晚被称为“穿越剧”的《荆轲刺秦》则更是让人不可理喻,他们不仅把历史调整并缩减为“秦朝—宋朝—清朝”,而且把“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被荆轲给刺死了,甚至有人称荆轲欲刺杀的不是秦始皇,秦始皇和那个年代相差70余年,这完全是跟历史唱反调,我们只能“佩服”导演的“丰富想象力”。但我们想一想,倘若我们将这些历史都篡改了,那我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瑰宝无疑被毁坏了,我们能得到什么?我们的子孙能得到什么?只有错误的历史、错误的人、错误的知识罢了。羀我们以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下那两部名著。《三国演义》的文笔多把赞美之语给了刘备一方,而称曹操为“奸雄”。事实上,曹操是凭着自己真正实力当上并州刺史的,而且此人文武双全,既诵著诗文,又富有韬略,无论是军事才能、管理才能、文学素养都不逊色于刘备。很明显罗贯中撰写此书时将自己“崇汉仰刘”的思想写进了自己的文字。与之并称的《三国志》则与之相反,它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分析三国这一段历史,毫无思想上的偏差,这对审视这一段历史的很大的帮助。而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是深入思考作者塑造宋江这一形象似乎表明了自己的某些态度,李逵、鲁智深等多次造反被宋江制止,而宋江虽以“忠义”、“报国”相称,实际上表现了施耐庵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忠于国家,即使国家陷入危亡,也不能提“造反”二字,造反实际意义上是夺权位,但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一个时代的开始,意味着新社会是经过不断的变革才产生的。但他的观点的意思指不让社会变革,那社会怎么进步?你的“忠”字在一个昏君的手中有何意义?不如改朝换代,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新的时代。综上所述,这两部作品都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偏见,都站在了自己的主观态度上去记叙一段历史。罿我同意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和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观点。我们应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站在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不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记叙历史,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利益去随意篡改历史。历史不可亵渎的,历史是神圣而庄严的,它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所
关于历史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