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生交朋友(下)—《教师心理学(12)》中学生是希望老师有一些个性的,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都觉得主流的成人世界有些问题,这是他们追求自我的需要,也是他们逐渐成熟的结果。希望自己有个性的一个结果是喜欢一些有个性的老师,一些教师,正是因为与周边的主流价值观有其不同之处,有自己的一些独到思想,所以,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欢与认可。电影《春风化雨》(又译为《死亡诗社》)就描述了这样的老师,在一个传统、甚至有些刻板的学校中,学生们倍感气氛的压抑,而一个有自己独到个性的教师——基廷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很明显,一个带头撕掉课本、踏步走上讲桌的老师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但是,就是这样的充满个性的老师,却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爱。对于中国的教师们而言,电影《春风化雨》里面的教师形象曾给我们很多的震撼,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作为一名教师,基廷老师的成功之处我们随后会在相关的章节中,以心理学的视角做一些讨论,在这里,我们只想说,许多影视中,也包括生活中的赢得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他们往往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然而,回到现实,我们必须考虑的是中国的社会和教育现实。在电影中,基廷老师的最终结局是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育岗位;另外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老师最后也没能保留住自己的教师身份。换言之,有个性的教师固然受学生喜欢,但太有个性,有可能与学校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的情况下,即使在西方,在影视中,也会遇到教育和生活的困境。所以,笔者在这里的建议是: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应该追求一点个性,应该有一点自己的思想,但是,这种个性的追求是在遵循主流教育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否则,连自己的教育岗位都不保的情况下,是很难再谈教书育人之事的。 和尹建庭老师相似的是去年汶川大地震中的范美中老师,他也是因为张扬的个性言论(即“范跑跑事件”)被迫离开了讲台。根据我的经验,这两位老师都会是因为学识和个性而受到很多学生喜欢的老师,然而,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下,却因为个性太过突出而失去了自己的教育岗位,很可惜。在个性之外,中学生对老师的另外一个希望是教师最好在外在形象上“赏心悦目”一点。当然,作为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容貌上充满魅力,但是,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中学生对于这一点更为注重和在意。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已经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情感,如果遇到一位具更成熟、有外形魅力的异性老师,那么他(她)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中学,那些帅哥、美女类的老师更容易受到异性学生的欢迎。一位中学校长曾给我讲过这样的案例:本校初三年级有一个艺术特长班,里面的学生以情感丰富、艺术细胞浓郁的女学生为主。在这样一个班级发生什么事了呢?一所师范院校体育系大四男生来这里实习,被分到了艺术班。我们知道,一般的体育系大学生都是一些高大威猛、青春阳光的样子,这位男生也不例外。在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中,这个明星一样的男大学生带着艺术气息浓郁的女孩子们,搞活动,做游戏,等等。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大学生实习结束了,在师生分手的欢送会上,所有的女生都哭成一团。校长后来对我讲,真是失策,让这个体育系的男大学生到这个班做实习老师,实习老师已经走半个多月了,女生们的离别情绪还没有完全缓解呢,这样的老师太影响“军心”了。处在青春期的女生容易对帅哥老师充满崇
如何与学生交朋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