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两性心理学性别差异心理学课程研究内容研究两性心理及关系的一门学科。两性关系包括:两性身体结构的相同和差异;两性心理结构的相同和差异;两性在社会共同体中的相处和发展等等……本门公选课主要研究两部分:1两性生理、心理结构的相同和差异及其原因2两性的社会性关系(亲情、爱情、友情、事业、学业……)课程开设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履行两性交往关系并且对旁人做出正确积极的影响。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研究两性关系。课堂要求1、纪律问题2、态度要端正参考书目1、《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JohnGray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2、《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莉尔·朗兹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3、《性别心理学》方刚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5、《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两性身体语言暗示术:用身体语言谈情说爱的艺术》、《爱情与人格》肖三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高尔顿(-1911)开创了个体差异的研究法兰西斯·高尔顿(FrancisGalton,也是心理测量学上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表哥达尔文“进化论”促使其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智力遗传进化问题。19世纪后半期高尔顿开创了个体差异的研究1882创建“人类学测量实验室”得出错误的结论:“女子在各种才能上都不如男子”差异心理学的先驱2、施太伦20世纪初期,德国的施太伦(,1871—1938)是一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创立“差异心理学”(个别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人格主义哲学观点(唯心主义)矛盾的,唯心的遗传环境的重要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独立分支3、<美>麦考比(oby,)和杰克林(Jacklin,)1966麦考比《性别差异的发展》1974麦考比和杰克林合作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麦考比和杰克林的研究(一)确证的结论:(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二)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1、弗洛伊德尚男抑女论弗洛伊德用“去势恐惧”、“阳具羡慕”、“俄狄普斯情结”等概念说明男女性别角色的获得机制。基本假说是包含幼儿性欲在内的“力必多”阶段性发展的理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发展阶段:口唇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男女肛门阶段——排泄相同性器阶段男孩—“去势恐惧”(阉割焦虑)女孩—“阳具羡慕”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理论贡献基本观点:生殖本能死亡本能精神层次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理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心理治疗法:自由联想释梦移情2、多伊奇女性类型说(弗洛伊德关门弟子)《女性心理学》把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女性型—被动、自恋和受虐男性型—主动、竞争和攻击性3、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埃里克森(,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内部空间概念是他对两性研究的一大贡献男女的内部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还决定了人
两性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