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骁:做出芝麻的气质二手车、匹萨、没有职务的名片、圆形的商业计划书赵骁走出自己开的车跟我握手时,我依然拿不准他是个什么风格的人,尽管我们在网上沟通过若干次。为消解陌生感,我随意问了他的车,他笑道,二手的。在必胜客落座后,我们互递了名片,我知道他是“芝麻”()的联合创始人,但名片上并没有出现他的职务。纳闷之余,本来想问,却莫名地打消了这一念头。我俩点了9寸的匹萨,他说,创业之初,芝麻团队加班时用一张匹萨就能把肚子搞定。他说,他是来跟我聊天的,彼此不存在采访与受访的关系,随后用清晰的思维回忆起了创业初期的故事,而其中提到的他们当初制作成圆形小册子的商业计划书让我记忆深刻,真想亲眼目睹一下。他的创业心得是,与其四处找钱,不如先把产品做好了,争取赚钱。赵骁本科学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在央视上班时,总感觉好长时间的努力往往换来的只是18分钟的播出时间,节目价值没法完全体现出来,久而久之,他便萌生了做网站的念头,并为实现它而学会了写程序。“不插电”、GoogleDocs 赵骁在谈话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工程师文化”这个概念,他的理想是让芝麻团队的工作方式成为Google式的。他说,他们公司环境很简单,但是24小时有背景音乐,而且随时都有零食可吃。为了激发大家的创造性,每个星期三的晚上,芝麻团队开车一起去宜家喝免费续杯的饮料,然后在原地开始头脑风暴,大家可以尽情地把怪主意、鬼点子说出来,然后接受别人“打靶”,有时候大家甚至会因此而激烈争吵。团队称这种活动为“芝麻不插电”。之后,他们把碰撞出来的点子收集起来,保存在“芝麻库”中,虽然不一定立马把它们运用到芝麻网站上去,但绝对很有用。平日里,芝麻团队也彼此用GoogleDocs(Google的在线文档处理功能)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体悟Google文化。小芝麻、微评论对于芝麻产品本身,赵骁最为津津乐道的是“芝麻微评”功能,其实它类似于迷你博客(也叫“一句话博客”),只是它更为客观,更为原汁原味,赵骁举了个例子:“手机的电池变胖了”,不禁让人捧腹。微评阵列里杜绝“枪文”出现,因为会有失公正;即便出现,芝麻也不会断然删除,而是采取一种让随机用户评判后决定是否删除的规则,有趣而人性。“小芝麻”是芝麻的另一个特殊功能,它类似于网页版本的QQ,不过它能跟用户智能聊天,并会针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而推荐若干款手机,供他们选择,它可以帮助用户迅速在纷繁的手机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最爱。对话赵骁记者:为什么要起名为芝麻网?你觉得芝麻网的气质是什么样子? 赵骁:我们习惯叫它“芝麻”,而不是“芝麻网”。芝麻名称的缘起,是我们希望做出体验足够轻巧的网站。后来有朋友的网站叫“西瓜”,这很酷,但太重了,不是我们想要的。记者:芝麻网为用户呈现了哪些网络创意?这些创意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赵骁:芝麻不为概念而生,也不是为创意而生,我们会把大部分创意和概念放到ZhimaaGarden(我们开发用的沙盘)里去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我们所有功能诞生的原点,都清晰标记着一个困扰用户的问题。比如“微评论”,我们将一款产品的各部分表现大卸八块,让用户只针对其中一个细微部分,发表一句话左右的使用体会。有人说这很像twitter,但我们真的不为概念而生,做微评论时,我们还没玩过twitter(2006年)。我们只觉得平时看到的产品评测太大路货,而仔细想想,你的一个正在用某款产品的哥们
赵骁:做出芝麻的气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