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绒服产业的N度猜想.doc中国羽绒服产业的N度猜想 6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企业代表和商界巨头齐聚青岛,参加2010年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年会。 2009年寒流不仅让人感到“出乎意料地冷”,更是吹爆了2009年的羽绒服市场。2010年的秋冬能否延续上一年的销售神话?这样的疑问不仅来自媒体,更是成为众多羽绒企业老总们希望破解的考题。  1度效应  经济学界有所谓的“1度效应”,也就是当气温发生1摄氏度变化,商品的销量也随之发生较大改变,而2009年呈现的则是5~10度的变化。从2006年起,多年的暖冬使得一直看天吃饭的羽绒服企业陷入了库存危机,而连续3年的销量增长下滑,更让整个行业对未来发展一片茫然。  但局势在2009年突然发生了转机,寒流的提前到来,让各品牌提前进入销售高峰期。近一个月的时间,本土羽绒服企业就借这股暖风,一洗前几年的颓势,爆发增长:波司登在全国市场中多家商场屡次刷新单个商场单日销售纪录。与此同时,各大品牌也均有大幅增长,雅鹿上涨40%,艾莱依上涨50%。甚至一些从事尼克服、棉服的加工企业以及部分时装品牌都开始纷纷抢滩羽绒服市场。2006年时“谁还没有做羽绒”的话语在2009年的年末又开始流传起来。  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并非参与者都有颇丰收获。据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及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屈飞分析,羽绒服正式进入商场铺货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但2009年一上来需求量就如此之大,让一些品牌出现了区域性断货的情况。但经历了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大型羽绒服企业对于极端性与突发性天气变化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以保证冬季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专业从事羽绒服装生产的厂家来说,2009年入冬突降的大雪并没有打乱既定的羽绒服销售计划,而那些非专业生产、销售羽绒服的厂家和商家却没能在第一时间抢到羽绒服销售的商机。  市场持续走高,本届参会的企业品牌数量却在下降。面对这一升一降的数据,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有着自己的见解:“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之后,通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羽绒服企业和品牌数量的精简和整合,可以看作是行业发展大浪淘沙的一种必然。这不是颓败的表现,相反会令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时尚突破口  早在2006年羽绒服行业受挫之时,一些企业就已经开始寻找突围之路,到2007年,“时尚化”路线已成为众多羽绒服企业的新王牌。  据某服装商场楼层经理介绍,消费者对穿着羽绒服优雅质感的体验已经逐渐成为有格调、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象征。随着羽绒服装面料与款式的不断创新,卖场内各专业羽绒服品牌展区装饰风格与档次的提升也使得购物环境变得更加舒适。  目前国内主打时尚牌的羽绒服企业有近百家。比如波司登旗下品牌冰洁以年轻、时尚、活力、亲和作为品牌定位,以“80后”、“90后”为目标消费群;艾莱依核心定位为休闲、时尚、自然,目标消费群体为18~25岁的女性消费;雅鹿以时尚休闲为核心定位,目标消费群体为25~60岁的中高收入工薪阶层;就连一向定位于成熟大众的鸭鸭也打出了时尚风格牌,目标人群为都市男女……羽绒时尚大战爆发。  “我觉得展现中国的时尚一直是许多国人关注和期待的东西。
中国羽绒服产业的N度猜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