羃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薈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膈苏轼•水调歌头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薀一、作者简介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蒅题解及写作背景膀——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蚁——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虿二、注释袄1、把酒:端起酒杯。羀2、宫阙(qùe):宫殿。蒈3、归去:回到天上。螇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莄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蚁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薀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袅8、不应:不该。螃9、何事:为什么。蒁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薁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芈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膂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膁三、译文:荿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莆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袆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羂四、诗歌赏析蒀(一)、选择题螈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 芅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号:(A )芇A、东坡居士 B、青莲居士 C、稼轩居士 D、易安居士 ,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 B ) 螄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 B )膄A、羁旅行愁 B、望月怀人 C、悲悼故国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莀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莈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薃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袃D、月有阴晴圆缺膇(二)、,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蚄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袈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蚆 ,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