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1/10/2017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 1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回顾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2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上述两者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好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3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政策种类
利率
消费
投资
GDP
减少所得税
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
投资津贴
扩大货币供给
4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 “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仍然是本末倒置的。
1985年,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
现在,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
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
5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1)政府干预不能破坏和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是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各个微观经济单位,而是使微观经济单位产生内在的动力,以自己的选择来谋求利益。微观经济单位越有活力,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政府的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的作用对市场机制起补充作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谨慎地使用,才能驾驭市场。政府必须有所不为,尽量无为而治。
3)政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一定的科学经济理论的依据,应当符合客观事实。
不科学的政府调节对资源配置极为有害。
还不如政府不干预。
6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二、财政政策效果
(膨胀性财政政策)
1)经济萧条时,减税,给个人好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是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影响。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经济萧条时,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可以扩大对私人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
7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财政政策效果:政府收支使得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财政政策乘数: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得国民收入变动的多少。
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等,因为政府支出乘数没有考虑到利率的影响,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
8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1)LM不变时的情况
IS越陡峭,导致的利率变化大,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IS越平坦,导致的利率变化小,移动IS时,收入变化越小,政策效果小。
即y1<y2。
9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10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韩纪江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