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docx[摘要]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新中国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毛泽东为了弥补经济理论的不足,发起了中央的读书活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简称《谈话》是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特征,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重温《谈话》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的创造性思考,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分配以及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精髓,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毛泽东;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建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存在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毛泽东为了弥补经济理论的不足,发起了党的读书活动。有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学,没有经济思想,事实不是这样的。在读书活动中,毛泽东本人做了不少批注,发表了不少意见,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分配以及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一、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缘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现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毛泽东一直强调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他说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左倾盲目冒进情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为了纠正错误和混乱思想,反思苏联和总结自身经验,探索社会建设的规律,毛泽东发起了党的读书活动。一纠正左倾错误和思想上的混乱。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左倾盲目冒进的共产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我国经济建设遭受巨大挫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于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公社的性质、交换、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这些问题,可以参考的材料还是斯大林那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赶英超美的大跃进运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困难。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毛泽东逐步认识到左的错误带来的危害,开始寻求理论的指导,他建议中央、省市地委一级委员,包括县委书记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二反思苏联模式,总结自身经验教训。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毛泽东提出以苏为戒,试图通过阅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教科书》等著作,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走弯路,可以比苏联更为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毛泽东特别注意总结中国自身建设的经验和特点,他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没有学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我们搞了十一年社会主义,现在要总结经验我们要学习苏联,但首先要考虑我们自己的经验,以我们的经验为主。据胡绳回忆他特别注意根据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实践,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来读书。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寻求理论支持。毛泽东十分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他强调省委书记要研究理论要逐步研究马列主义,要研究理论,结合解决当前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来自农村,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建设上来,领导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问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不断出现问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低,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应对措施和理论准备,毛泽东试图通过阅读苏联《教科书》等著作,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经验,弥补领导干部理论上的不足,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实践。二、读苏联《教科书》的过程及收获《教科书》是由苏联科学院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身体力行,组织学录了毛泽东读书时的讲话。 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特地给中央、省、地、县四级党委的领导同志写信强调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另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政治局、县级以上的干部都展开了读书活动,同时理论工作者也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全党全国掀起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潮。一毛泽东本人认真阅读、研究。 1959年12月10日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