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系列培训资料】统一编号YJ—PXZL08发布时间2012年10月编撰单位莹俊置业编撰人李磊公司治理、部门管理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其实,所谓晕轮效应,在日常中有很多现象。比如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我们经常讲的“一好遮百丑”便是“晕轮效应”最好的说法。还有“人在衣裳马在鞍”,也是现实中“晕轮效应”的寓言式的说法。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国最大的一个“晕轮效应”发生在清朝的“雍正皇帝”。90年代以前,我们所有的教科书、电影都在说雍正皇帝是暴君、是荒淫无度的昏君,这与当时为了宣扬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关系,其实雍正是个啥样的帝王呢?从雍正实行的比如“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摊入土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前是官绅不用缴纳公粮、不用出兵役徭役)、“取消人头税”来看,雍正皇帝是最体贴老百姓的一个皇帝、是最懂经济的一个皇帝、是最想富国强民的一个皇帝、是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伟大的帝王。但是因为触动了大地主、知识阶层的利益,因此,他们就写了很多歪曲雍正皇帝的书籍,借此来破坏改革。因此,很多人都一直认为雍正是个暴君,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晕轮效应“。当然,现在随着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小说的问世,几乎在几年之间彻底颠覆了以前的说法,已经还雍正皇帝一个清白。如果把“晕轮效应”纳入我们莹俊置业公司的管理来讲的话,我们的治理层和部门管理层更需要避免“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放在公司部门管理中的话,部门负责人对于员工的成绩、工作表现,我们应该
晕轮效应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