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课堂逐渐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更热衷于将自己的发现与问题公布于众,更趋向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问”的平台,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表述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来自于课堂上的观察发现,这正是学生进行有效思维与积极思维的外显特征,教师应及时捕捉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火花并引导其正确表述出来。然而,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问题也是伴随着思维的灵动而产生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想到哪儿,问到哪儿。课程进行中,经常会听到有学生说:“老师,我有发现”“老师,我有问题。”可学生的回答表述不清,往往是乘兴而出,败兴而归。
所以,要想让学生发现并能正确表述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将想法表述出来。
精心营造,让学生“敢”表述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所以,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愿意及时表述时,我们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这种敢想敢说的积极性。课堂上,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不管你说的对与错,只要你敢于把手举起来,敢于把你的发现、你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老师就会为你竖起大拇指。
”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愿意大胆、主动地表述自己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我常常有意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针对所学内容在组内先自由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在学习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新的概念之前,我都喜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可以先和组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然后我们再针对难解决的问题一起学习。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自由探索的学习空间。
巧妙创设,让学生“有”表述意识
实践证明,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给了学生敢于交流的场所。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风趣幽默的话语,通过多种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通俗易懂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疑问。例如,在讲“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时,结合书中例题情境,教师现场让学生进行套圈比赛。比赛结束后,我将比分及时地记录在了黑板上,然后可问学生:“根据这两个同学刚才的表现及比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问:“他们一共套了多少个?”“谁比谁多套几个?”“
创设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