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大众文艺
王重民古籍版本辨伪成就述略
许葆华(河北大学文学院 071002)
[1]p189
摘要:古籍版本作伪,给古籍版本鉴定带来了不少障碍。版本元混一统志》耳。
辨伪是古籍版本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王重民在辨别伪本方面有突出王重民通过钱大昕所跋本和《潜研堂集》所载跋文,考知作
的成就。伪者乃混《元大一统志》与《元混一方舆胜览》二书为《大元混
关键词:王重民;古籍版本;辨伪一统志》,并指出作伪者的无知:“不知此书原本,自有其本身
价值”。[1]p189
王重民(1903-1975),字有三,号冷庐,河北高阳人。是三、辨序跋作伪
我国现代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和图书馆学家, 对序跋作伪主要是剜改序跋中涉及刻书年代、刻书地点等关
著有《中国目录学史论丛》、《敦煌古籍叙录》、《图书与图键之处或者直接伪撰序跋,以伪充宋元旧刻。
书馆论丛》以及《中国善本书提要》及《补编》等大量专著和《提要•子部•儒家类》著录明崇祯间刻本《孔子家语》二
论文。其版本目录学专著《中国善本书提要》(以下简称《提卷,王重民提要曰:
要》)及《补编》(二书所收,主要是王重民自1934年至1944年原题:“云间夏允彝缓公甫注释,书林郑以祺体晋甫校
先后为美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梓。”允彝字彝仲,华亭人。崇祯十年进士,授长乐县知县,居
国善本古籍进行鉴定时逐书撰写的提要,共计五千余条)中有几五年,邑大治。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知县七人,以彝为
十个条目述及版本作伪及辨伪。首。南都陷,投水死。事迹具《明史》卷二百七十七本传。[1]p219
古籍版本辨伪是指对“伪本”的鉴别判断。严佐之云:“所王重民首先据《明史》本传把该书注释者夏允彝生平事迹交
谓伪本是指那种经旧时代书商做过手脚,加工作伪,企图以新冒代清楚。接着指出:
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版本。”[3]p148这里“伪本”是对版本前有序,惜为后人所改[改署乾道二年丙戌春二月],序云:
而言,不涉及书的内容,是旧时书贾通过对各种手段对版本进行“承蒞闽都,出其褐时所订真本,校梓公行”,不明指允彝名,
伪装改造,欲以新刊充旧刻(特别充宋元旧刻)或以残充全,从含糊其辞,为作伪者惯技。而卷末有跋六行,末题:“娄姚椿”
而抬高版本价值,实现牟利的目的。大范围版本作伪应始于明代跋云:“此本为云间夏允彝所注,刊于乾道年,而图绘精细,确
中期,正德、嘉靖年间,学术上崇尚复古,以前后“七子”所倡是宋版之印于元时,故毛氏亦未之见。”[1]p219
导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先导,影响所及,书籍刊刻上的复古则表现首先,此书序文所署时间被作伪者改为南宋乾道二年。卷末
为翻宋覆宋之风。是时宋元旧刻日益稀少,价格日见昂贵,坊贾跋文云:此书为夏允彝所注。夏允彝乃明代人,《明史》具载其
射利,抓住人们崇尚宋元古本的心理,开始大范围对版本进行作本传。跋文仍云:刊于乾道年。乾道年为南宋年号,哪里有明人
伪,版本做伪之风逐渐形成。版本作伪为版本鉴定工作带来了不作注而宋代刊刻之理?跋文伪撰无疑。王重民曰:“椿不至若是
少障碍,因此对“伪本”的鉴定判断,也就成为了版本鉴定的一无识,盖即出于改署序文年月之书贾手。”[1]p219
部分。《提要》著录明代刻本的数量为全书之
王重民古籍版本辨伪成就述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