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基坑事故案例分析前言基坑围护施工在上海地区已经开展多年,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事故,小者产生一些经济损失,大者会产生极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人身伤害事故。本工程虽然属于小规模的基坑,但由于开挖深度深、土层地质情况复杂,而施工单位又极不重视报着一种侥幸心理,未进行认真地设计匆忙施工,最终产生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二、工程概况本次基坑围护施工的内容是工厂内一小型的机械设备基础,×,,且整个设备基础基坑在厂房内施工。厂房建筑为已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层高为10m,基础为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基坑边缘距离厂房排架柱基础边的距离仅3m左右。因此该基坑虽小,但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影响将涉及到整个厂房的使用和安全。该工程地处上海东北区域黄浦江沿岸,距离江边100米以内。场地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如下: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厚(m)?层底深度(m)?容重r0(kN/m3)?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①1?填土???18??①2?灰色冲填土????10?②1????1426②2?灰色砂质粉土????8?33③1????11?17④2??21??11地质报告中液化判别表明,该场地浅层②2层灰色砂质粉土严重液化,尤其是深度10m处液化指数IL=,静力触探Ps值出现峰值。由于地质报告是91年进行勘探数据,未做注水试验,根据黄浦江沿岸的工程经验,估计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和③-,而②2层灰色砂质粉土的水平渗透系数可能会达到为10-4数量级。三、围护方式及事故产生原因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小,业主未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基坑的开挖做专项设计,施工单位也未认真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围护施工的基本形式为钢板桩挡土、压密注浆隔水,支撑采用两道钢围檩+十字型钢支撑。鉴于在厂房内施工,厂房层高仅为10m,钢板桩的长度和机具设备均受到层高的限制。,钢板桩为拉森Ⅳ,长度为9m。。隔水压密注浆仅一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第②2层灰色砂质粉土砂性相当重,渗透系数大,注浆深度达到10m左右时无法控制,。此外由于基坑面积较小,坑底进行了压密注浆满堂加固,但是同样由于土层的原因,加固深度也仅为坑底以下2m。,施工单位就开始挖土施工。由于基坑面积小,土方少,挖土施工进行得非常迅速。尽管在向下开挖的过程中早已发现从钢板桩的缝隙内不断地有地下水渗出,但施工单位仍然抱着侥幸心理直挖到底;在基坑挖至基本到底后,坑底出现大量管涌、流砂现象,垫层一经铺设即刻被冲掉,根本无法进行垫层和底板施工。更为严重的是基坑边的两根厂房排架柱出现了严重的沉降,两天不到沉降值就达到了5cm,并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此时设备基础的施工实际已无法施工,而对主体结
工程伦理学,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