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章程思考
摘要:大学治理是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大学治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章程应该是兼顾就业、升学与专业发展,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兼顾政府、企业与学校发展,确立灵活的办学体制与机制;兼顾党委、行政与学术权力,建立公平的权力制衡机制;兼顾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建立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高职院校章程,应该明确学校章程在高职院校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规范效力,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大学治理;学校章程;现代大学制度;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陈新文(1970- ),男,湖北襄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58(2015)01-0042-0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大学拥有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办学者,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内部改革的挑战,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学制度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正确处理好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内部各种关系,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章程是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和核心,是规范高职院校办学、实现内部高效运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但由于各高职院校,尤其是大多数普通高校都还缺乏制定学校章程的主观需要和自觉意识,制定学校章程仍还只是各高校承接的一项教育行政任务,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学校章程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不十分理解,甚至可能担心学校章程对自身改革产生制约。所以,在现有高职院校章程文本中,格式化的条款很多,个性化和创新性明显不足,没能体现学校章程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高职院校需要学校章程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一大批职业大学、中专学校通过转型、合并,升格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定位上的困扰,直至今天仍然纠结于“类型教育”还是“层次教育”,这种纠结隐约还存在高职院校办学者的思维中,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办学实践。从现实视野的观察来看,高职院校都办得生机勃勃且特色鲜明,一派繁荣的景象。但仔细考察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学校文化就会发现,“类型教育”和“层次教育”的博弈无处不在,上至领导决策,下至教师心理,无不受此影响。有时强调自己的类型以夸大其特色,有时突出自己的层次以炫耀其级别。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属于什么?它只能在类型和层次中选择一项吗?这带给高职院校的不仅是焦虑和困惑,还有改革和发展机遇的丧失。
高职院校的焦虑和困惑源于对自身发展定位的不确定。高职院校在极力强调自己是类型教育时,其实是希望不要在层次上受到歧视,所以,高职院校在做类型教育时又极力强调自己在同类型教育(比如中职、技校等)中高人一等。高职院校作为类型教育的最主要表现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即围绕职业办专业,为了就业培养人才。而职业的发展与变迁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关,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较大,市场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体制虽已成功转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市场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完全的市场,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这对于
大学治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章程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