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不只是发财梦早在美国建国前的150多年,这个梦就开始了。“五月花”号木帆船在1620年的历史性航行,把102名英国清教徒送到了一块神秘的新大陆。他们是为了躲避英国国教的歧视和摆脱贫困而来寻找新天地的。美国历史学家肯尼恩·韦斯布罗德在一篇文章中说,美国人的特性是“精力充沛、争强好胜、到处流动、自由自在、不拘小节、善于创造、豪爽大方、贪得无厌”,他们总相信“在某个地方总存在着另一片天地”。富人认为自己富有是艰苦奋斗的结果;而穷人也坚信自己是“暂时还没富起来的百万富翁”。如果要找一个实现“美国梦”的早期典型,非本杰明·富兰克林莫属。他生于1706年,是移民第二代。12岁就到印刷作坊当学徒。他结识了一些书店的学徒,经常借书回来在蜡烛下读到深夜。17岁那年他独闯纽约和费城,旅途艰险,差点没命。关于他的奋斗史有他写的自传为证。后来他成了声望仅次于华盛顿的美载了自己的勤奋,字里行间透露了他对后代千万莫懒莫贪的殷殷期待。富兰克林不但事业有成,家道殷实,政治上备受尊敬,而且还是一位科学家。他用放风筝的实验证明雷是电,得到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认可。一位作家这样形容他:“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中夺回权力”。白手起家西部圆梦17和18世纪早中期,美国最受尊敬的是那些赶走土著、自己开荒创业的农场主。开发西部是如此激动人心,似乎人人都想往西冲去抢得一块土地。他们把全家的东西放在一辆马车上,一直往西赶,走到合适的地方就开始动手干起来。有的穷人没有车,左手一把斧头,右手一代小麦,也敢往西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蒂尔·康马杰1950年出版《美国精神》的书。他写道:“美国人总是顽强地去战胜困难,部分原因是,他们确信坚忍不拔加上勤奋、机智和运气终会有好结果。他们的信条是艰苦工作,并认为偷懒是一种罪恶,比不道德还要坏。”美方公里,后来连买带抢扩展到930万平方公里。无边无垠的西部是只要肯干就能成功的最佳圆梦之地。依靠祖辈的人算不了上面,只有自己‘干出来的’才是英雄好汉,而美国人所谓‘干出来的’就是指发了大财。“富人梦”压制“穷人梦”19世纪90年代是美原大旱,从1890年到1893年,,有15个县的3/4以上的农场落入抵押贷款公司之手,他们的子孙赶着马车迟缓地折回东部,马车上写着“上帝给我们希望,堪萨斯让我们绝望”。今天人们常常把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当成最难过的日子,其实在那之前经济危机一直周而复始地发生。1893年就是非常严重的一次,几百家银行关门,几千家工厂矿山倒闭,,几百万工人流浪街头。政府发现财政极度困难,转而向摩根家族借钱。华尔街和国家街(波士顿的金融街)一直是人们诅咒的对象,这时却成了国家的救星。饥饿的民众发出怒吼。一位名叫雅各布·考克西的社会改革家带领10万失业大军从俄亥俄州浩浩荡荡步行到华盛顿,警察把他和一些领头的人关进监狱,罪名是“践踏草坪”。梦想渠道被大堵塞20世纪的美国人在梦里既领略了风光无限,当美国大兵和海员踏上欧洲的土
“美国梦”的前世今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