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希望的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赏识之爱内容提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教师来说,要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关键词:赏识 权利 机智 释放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勉力践行,大力推广。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教师的爱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爱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的核心是爱学生,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赏识的爱早已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要求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都能尽情地汲取爱的甘霖,进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与生命的美好。赏识之爱是每位学生的权利。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习惯性用指责、批评的教育方式,甚至用“棍棒”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犯错的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毋庸谓言,我们所处的是资讯时代、信息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明,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心态各异的活生生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的“粗暴行为”会被媒体、网络及时披露,时下“罚抄一百遍”事件、猥亵事件……会让为师者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问题,更是师德问题。俗话说得好“人要脸树要皮”,一个三岁小孩都要“脸皮”,要大人呵护、赞美,何况一位活蹦乱跳的学生呢?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自尊心,及时用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不能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相反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越来越不争气。而善于赏识的教师就会用相反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就是赞美。笔者曾经担任四年级班主任老师,经过对全班学生的了解、与原来三年级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三年级时,这一班学生纪律松散,同学上进心不强。我发现一位叫陈硕的学生:活泼天真,但是语文、数学都只有五十多分。于是我注重早读跟班,作业一定要书写整齐,注重基本知识的训练,两三个星期下来,班学风好了。我又与数学老师商量,多关注陈硕同学,而我自己则上课多提问他,多表扬他。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居然两科都考了九十多分,班级前三名。期末全校表彰会上,我专门表扬他,以后我辗转两个学校都以他为教育学生作为话题。第二学期开学不久,他爸爸到学校感谢我和数学老师。二、赏识之爱是需要发挥教师的机智。一句话可以使人笑起来,可以使人哭起来,也可以使人终生难忘,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快人快语,淋漓尽致,固然痛快,但是太直接的批评有时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若干年前一位家长说起一件事:他女儿在读初一的时候,因为被一位英语老师说了一句话“你真不是读英语的料!”从此,这位初一学生上老师的课漫不经心,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成绩一落千丈。一直到高三也不想读英语,虽然考上大学,但英语成绩不好。真是一句
催生希望的赏识之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