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文章来源一、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是初中地理新课改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中的内容。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重点在黄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于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而天津又处在华北平原,华北历来缺水,黄河水的引进,大大缓解了天津缺水的问题,因此,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的部分乐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在七年级语文课上已经学过的课文《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赞美的是我国哪条河流?谁能给我们说一说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呢?”[学生回答问题]由于这使同学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并不难。[新课学习]图文结合,共同探讨[教师过渡]我国河湖众多,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黄河被称为我国的第二长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共同探讨一下关于黄河的话题。首先先让我们看一组有关黄河的图片,一起欣赏一下母亲河的风采。[出示黄河景观图片][教师提问]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先回答我第一个问题: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问题]“天上”指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海”指黄河最终注入渤海。[教师讲解]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读图,我们看出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多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出示幻灯片]巴颜喀拉山[教师提问]这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好了,我们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那么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政区图”,思考一下,在黄河五千多米的路程中,共经历了哪些省、自治区?[学生回答问题]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对,黄河共经过了9个省区,他们依次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出示Flash黄河流经的省区][教师提问]那么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了,我们在以前学过政区的简称,哪位同学能用简称把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青、川(蜀)、甘(陇)、宁、蒙、陕(秦)、晋、豫、鲁[教师讲解并提问]同学们回答得太好了!、中、下游的河口和旧孟津在哪里?我要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把他找到的河口和旧孟津标出来。[教师在黑白上画出黄河简图][学生活动][教师讲解]这位同学标得很对。黄河的源头称作约古宗列曲,他的干流分为三段: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至旧孟津为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游。[教师提问]在书第48页还有几幅有关黄河的景观图片,观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