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石油中学石永昌(陕西省宝鸡市石油中学邮编721001)电话:**********邮箱:494054547@近年高考作文连续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此类做文只给材料,不规定话题,不给明显提示,而且所给材料往往比较含蓄,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不懂材料,作文找不到方向。从乌鸦学抓羊,中国崛起,到油漆工补漏洞,不少学生因偏题跑题而憾恨不已。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读懂材料,明确作文立意?以下几种方法考生不妨一试。1、从人物入手例如2012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作文题: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从修船工的角度看,他受雇给小船刷油漆,补洞原本不是他的事,更何况船主自己知道船底有洞都没补,可修船工还是给补上了。对此他自己说只是“顺便”补上的,果真就这么简单吗?顺着这条线思考,我们不难想到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可以确立以下立意:①坚守心底的善良;②积小善,成大德;③顺手行善,花满人间;④让善良成为一种习惯。从船主的角度看,修船工不知道自己救了孩子,船主无需拿出一个大红包去感谢。可是船主没有昧了自己的良心,没有为自己省下那一笔钱。顺着这个方向,我们可以从“感恩”的角度,确立以下立意:①施惠可以无念,但受恩一定不能忘;②用感恩的心志升华灵魂;③用感恩的情怀对待生活。如果是寓言,例如兔子学游泳那则材料,鸭教练、兔子等当然都应该看做人物了。2、从反复出现的词语入手从修辞的角度说,反复往往意味着强调。篇幅有限的作文材料,一个词语反复出现,那就值得我们多加关注。还是以2012年课标卷为例,其中“顺便”一词出现了两次,那么“顺便”意味着什么呢?由此思考,不难发现修船工不假思索,没想报酬,一切发自内心深处的善良,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重要突破口。再如《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关键词“好奇”在材料中出现了几次,同时,还有议论的语句“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这个总结材料的关键句,所以把“好奇”作为话题就可以抓住材料的关键。3、从材料的比较点入手一些材料中本身包含着两则以上的材料,这些材料或同或异,自然就形成了比较点。考生由此入手抓突破口就比较稳妥。例如:材料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材料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
审读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