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学时数72学分2执笔人贺振编写日期2008年8月27日审核人黄志豪审核日期2008年8月28日系(部)体育系教研室综合编印日期2008年9月1日武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行、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搏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参加武术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运动、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武术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一)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武术锻炼,达到健身、健心、娱乐的目的。(二)通过武术学习,使学生理解武术的概念、特点、作用,掌握武术运动基本技术和武术套路,将掌握的技术转化为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为发展身体素质、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三)通过武术锻炼,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三、目的与任务:(一)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培养学生从事武术群体活动应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习惯。(三)掌握基本的武术基础理论知识。(四)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初级套路。(五)掌握武术套路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武术套路教学的特点,以及练习形式。(六)了解武术套路裁判知识。四、教材纲要:(一)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2、武术道德与礼仪。3、武术教学。4、武术技术图解的方法及其应用。5、太极拳与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6、武术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与鉴赏。(二)基本动作:1、手型手法:拳、掌、勾、冲拳、击掌、亮掌、架掌。2、步型步法: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击步。3、平衡练衡。4、跳跃动作: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外摆莲。5、腿法:压腿、踢腿(正、侧、外摆、里合、单拍)、弹踢、侧踹、前扫、后扫。6、滚翻动作:前滚翻、后滚翻、抢背、侧手翻。(三)套路:1、拳术类:五步拳、初级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2、器械类:初级刀术、初级棍术。(四)组合练习:1、拳术组合练习。2、枪术组合练习。3、介绍剑术组合练习。(五)学时与学分:本科:90学时,5学分。专科:72学时,4学分。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学年学期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合计第三学年(专科)合计1234563654907272基本功和基本动作1041488五步拳2222二十四式太极拳16161616初级长拳(第三路)14141414初级刀术8888初级棍术6666枪术、剑术组合55专项素质22422理论6666考试69151010(a)理论部分章节名称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主要从武术的发展沿革与辨析,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的技击术,武术的体育属性及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等几个方面来诠释武术。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关于武术的基本概念及武术的价值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第三节:武术的价值第四节:武术的流派与分类第五节:武术理论的构建与形成第二章:武术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武术的起源第二节:各时期武术发展的概论第三章:拳术、器械与集体项目第一节:长拳第二节:太极拳武术既具有技击的特点,又具有民族文化特点。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技击、观赏、教育和经济价值等。武术流派受到武术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局限,对武术流派进行划分,既有“长拳”、“短打”之类,又有内、外家之说等以及现代武术的分类。武术理论构建的背景和与武术运动发展的关系。原始部落对武术产生的作用及古代军事战术与武术的关系。各朝代对武术的褒贬,使武术发展大起大落,但终在明末清初造就武术空前大发展。长拳的产生和发展,学生所练习的初级长拳“第三路”的风格,技术要领及常见的几种练习方法。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的现状及对人体的影响,练习太极拳的简单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分类及武术各个项目的特点第三节:武术器械第四节:集体项目第四章:对练与攻防技术第一节:对练第二节:攻防技术第五章:武术竞赛规则与图解知识第一节:武术竞赛规则第二节:武术的图解器械的分类,冷兵器时期的作用及火器时代它的衰落。介绍刀、枪、剑、棍的技术风格和特点。武术集体演练的发展与现状。介绍对练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分类。以及在当代对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攻防技术的特点和发展,人体易受攻击的部位以及几种防身自卫的方法。对武术竞赛的场地和
武术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