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牛耕和铁犁:出现:春秋战国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的耦犁)东汉:出现一牛挽犁的犁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唐朝时期::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所建;秦朝开凿灵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现今流行于新疆的干旱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井田制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逐步瓦解。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和自耕农(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土地私有)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国家将国有土地按人口年龄分给无地农民耕种,农民有使用权无所有权,并向国家缴纳租庸。4、春秋时期的铁器牛耕,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成为可能(不再是集体耕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时间:春秋战国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2)生产特点: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二、(1)纺织业: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汉: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⑤宋: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棉花种植的进一步推广⑥元:著名棉纺织家:黄道婆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⑦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鼎盛:苏、杭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2)冶炼业:A、冶铜:商周:繁荣时期,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B、冶铁:①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②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③汉代: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革命性变化: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C、炼钢:①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②魏晋南北朝,灌钢法(3)制瓷业:原始社会:烧制陶器。出现彩陶。东汉:成熟,能制青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北方白瓷代表。宋:制瓷技术大放光彩,最著名景德镇。元朝景德镇成为中心。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阶段朝代表现和特点兴起商、周 商人出现和商业兴起;“工商食官”春秋战国 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出现大商人初步发展秦汉 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进一步发展隋唐 ①农业、手工业、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业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③出现柜坊和飞钱。空前繁荣宋元 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

高中历史必修二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9-05-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