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芄1文言文两则袁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虿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节(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肆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蒄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荿(3)孰为汝多知乎?螈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蒃 5.《学弈》全文:蒄学弈(yì)[1]蝿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芆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蒆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薄 3、通国:全国。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膀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8、援:引,拉。羈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芅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蚄《学弈》全文翻译:薁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蒆6、《两小儿辩日》全文:肄两小儿辩日[16]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羂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膈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袃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腿孔子不能决[25]也。袀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袆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羃 19、去:离。 20、日中:正午。21、及:到。薀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芈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薅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肃 25、决:判断。 26、汝:你。27、知:通“智”。羁《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肀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莄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肃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莂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蒇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莆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膃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蒈2匆匆腿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蚇(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羄(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芀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荿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