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句缠绵悠长的诗句虽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却让我们至今依然清晰的记着那个对爱情忠贞,与封建旧礼教相抗衡的刘兰芝。她用她的倔强、坚强、冷静、理智谱写着这一曲与焦仲卿、焦母之间的“古今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七岁时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为妻,夫妻关系笃厚,但不被婆婆焦母所容,被休回家,“自誓不嫁”,而娘家阿兄逼迫,“乃投水而死”,焦仲卿听说后,也“自缢于庭树”。这是一幕爱情悲剧,在这悲剧中刘兰芝的形象熠熠生辉,照耀古今,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而后来刘兰芝见焦母之前的外貌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显然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于眼前。但诗歌没有停留于外表的描绘上。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到“左手持刀,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我们不难发现:兰芝不仅美丽,而且勤劳能干。“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语气委婉而率真,性格柔顺却刚强。刘兰芝在投水自尽前对丈夫焦仲卿所发出的爱情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出了刘兰芝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和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现于眼,而这样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也有着她自己的柔情与贞烈“自古红颜多薄命”,当我们看这句话时,多与权势、名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句话也适宜于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刘兰芝是一个集善良与反抗精神于一体,反抗占主要的女性形象。这种反抗精神形成的土壤是封建社会及其封建制度下的封建礼教。这一点在文中有直接的体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刘兰芝之死,处于中国地主阶级、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就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刘兰芝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她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因为她知道不管是死还是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她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她深知如果屈从了,那么虽然她的肉体还活着,但她的灵魂、她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但是死了,却表现了
孔雀东南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