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章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广大市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切实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宜兴的文化软实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小康。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关心民生的重要内容。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富有是人民的共同追求。要增强宜兴的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要发挥城市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给予优先发展,又要兼顾乡村的文化需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始终把握好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导向。老百姓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化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来自群众的力量。宜城街道岳堤居委主任蒋梅娟告诉,岳堤居委拥有书画、戏曲、体育、民间工艺等多个自发性文化团体,社区活动周周有,重大活动月月有,居民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于这些民间文化的团体和个人,党和政府应当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在扶持的同时加强引导,在规范的同时不断激活,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促使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建设先进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把来自民间的群众文化开发好、继承好。优秀文化要“渗透”生活,这是广大文化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在交流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要把先进的文化“渗透”于群文活动中,要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加强校外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起良好的公德意识,从而既满足老百姓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也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文化建设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挑战的战略决策。从国内看,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继往开来的新阶段,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的社会,许多地方已处于中等发达水平,这个时期人民的文化需求大幅上升,在许多方面甚至超出了物质需要。管仲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当今社会正在验证着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进步非常迅速,但人们思想道德的提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出现了问题甚至危机。在人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对道德的要求仅是浅层次的,而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和丰富,道德的积累和储备是不够的,造成信仰缺失、公德缺失、心浮气躁,不满、怨气、失落等情绪在社会蔓延。加之网络媒体的丰富,信息传播处于自由自发的状态,一些文化现象也处于失控状态。在各种思潮、多种文化交锋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