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快乐的散文作品欣赏篇一:优美散文:种快乐山旮旯的完全小学有一个女孩乐乐,她本来很快乐,但从爸爸意外死亡后,就再也没有快乐过。乐乐六岁那年,家乡突遭暴雨袭击,到处山体滑坡,爸爸在做事的地方被泥石流活生生地掩埋了。妈妈只是告诉她,爸爸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可乐乐还是知道了爸爸再也不会回来的事实。乐乐怕妈妈伤心,在家里从来不提爸爸,但从此变得沉默寡言,脸上再也不见了笑容。失去爸爸的乐乐,在日积月累的伤心中患上了忧郁症。这可急坏了妈妈。妈妈带着乐乐去了县城大医院,可是高额的医药费,让妈妈一夜之间白了头。爸爸去世后,这个原本贫寒的家更加贫寒了。在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后,在亲戚朋友再也不肯借钱给妈妈的时候,妈妈带着乐乐不得不出院回家了。妈妈很疼爱乐乐,想方设法地使乐乐开心快乐,可是每当乐乐喊“我要爸爸”的一瞬间,妈妈和乐乐都哭了。在乐乐病情稍微好一些的时候,妈妈就送乐乐去学校读书。乐乐的遭遇引起了语文老师的注意。语文老师偶然发现了乐乐的书包里有一张“全家福”,“全家福”后背,乐乐歪歪扭扭地留下了“快乐的家”几个字,他心里顿时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办法。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语文老师教了大家一首小诗: 一粒小种子呀播到泥土中天天睡过马上要发芽春风轻轻吹呀春雨沙沙下快快冒出小脑袋种子发芽了。一颗小苗苗呀长在泥土中左摇摇,右摆摆我要长大了春风轻轻吹呀春雨沙沙下伸伸胳膊,伸伸腿长成小树啦“乐乐,你希望在春天种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呢?”教完小诗后,语文老师点名要乐乐回答。“可以种一粒?快乐的家?吗?”乐乐想了好久,把头埋得好低好低,憋得泪水都流出来了。“可以啊。”语文老师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乐乐突然眼前一亮——是啊,我要种一粒“快乐的家”。乐乐放学后,急忙拿出“快乐的家”,轻轻吻了吻上面的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然后她把“快乐的家”种在了屋前的花盆里。从此,乐乐每天放学后就蹲在花盆旁,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花盆,还在天晴时往花盆里浇一瓢清水。“?快乐的家?啊,你快些发芽,快些长大。”乐乐每天做着这样的梦。梦里爸爸妈妈牵着她的小手快乐地奔跑着,嬉戏着。梦里的她一会儿在爸爸的怀里,一会儿在妈妈的怀里,一会儿即在爸爸的怀里也在妈妈的怀里。梦着梦着又是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妈妈种下的豆角秧都采摘了无数次了,豆角秧都老成种子了,可乐乐种下的“快乐的家”还没有发芽。一个秋风习习,阳光温暖的日子,妈妈问乐乐:“我家的乐乐在想什么呢?”乐乐难过地说:“为什么我种在花盆里的?快乐的家?还没有发芽呢?”妈妈笑了:“你不把?快乐的家?挖出来看,你怎么知道它就没有发芽呢?”乐乐听了妈妈的话,把“快乐的家”挖了出来。“妈妈,我种的?快乐的家?长大了!”乐乐高兴地举着“快乐的家”奔向妈妈的怀抱。“快乐的家”真的长大了,由原来的两寸照片变成了五寸照片。“快乐的家”长大了,乐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所有的同学和语文老师。“快乐的家”长大了,乐乐从此多了一些快乐,少了一些忧郁。一年又一年,乐乐都在春天种下“快乐的家”,在秋天收获大一些的“快乐的家”。虽然, 这个“快乐的家”里始终没有爸爸向乐乐走来,但乐乐还是一年比一年快乐了。乐乐读五年级了,她变得懂事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她终于不再相信“快乐的家”可以种得更大了。这一年,乐乐不再种“快乐的家”。当然,乐乐的忧郁症也好了,她和同学们每天嬉戏着,上课认真地学习着,和妈妈快乐地劳动着。这个秋天,在语文课上,乐乐收到了一张装好镜框的“快乐的家”。这张“快乐的家”,里面有同学们写下的祝福和心里话,有同学爸爸妈妈写下的祝福和鼓励,有老师们写下的关怀和教导,还有乐乐妈妈写下的吻和爱……“快乐的家”变得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快乐了。来自: 篇二:十篇经典美文欣赏十篇经典美文欣赏 1、《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2.《大和小》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感悟快乐的散文作品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