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交通论文-微型立交桥.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微型立交桥可行性探究作者:樊新贺骆鑫目录微型立交桥可行性探究 1一、 综述 1二、 交叉口堵塞原理 1三、 立体交叉的作用以其发展概况 2四、 立体交叉的特征与组成 3五、 立体交叉建造的必要性 4六、 微型立交桥简介 4七、 社会看法 5八、 我们的研究 6九、 感想 9综述道路是交通的动脉。在现代交通中,公路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不但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上交叉也随处可见。道路的相交处——交叉口,是行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点,可谓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畅通的关键,也是交通的咽喉。因此,路口的交叉形式和交通组织对车辆的畅通与行人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论了立交桥尤其是微型立交桥在解决交叉口堵塞方面的可行性。交叉口堵塞原理平面交叉口目前还是公路交通的主要交叉口形式,当各个方向的车辆通过路口时,由于行驶的去向不同,相互交叉就会形成冲突点。如果车辆无一定的交通管理,在各个冲突点就可能发生车辆冲撞,从而造成交通事故和路口的阻塞。如何消除和减少这些冲突点,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与安全,就是路口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冲突点的数量一个平面交叉口冲突点(仅计交叉点,不计分流、合流点)的数目可用下式计算:式中:N——冲突点数目;n——相交道路单方向车道数的总和;若为混合交通时,则为相交道路单方向轨迹线的总和。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改善平面交叉:(1)将车道平面分离——交通渠化;(2)将运行时间分离——红绿灯管制;(3)将车道空间分离——立体交叉。(1)是将上、下行车道都分开、或设置中间分隔带、或设置中间转盘等。分开车道和设置中间分隔带都只能减少冲突点,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冲突点;设置中间转盘虽然消除了冲突点,将其转化为合流、分流、交织的混合运行,但车速大大降低,大交通量的常常受阻。(2)是将冲突发生的车道双方的运行时间错开。为减少或消除行车冲突点.,一般采用交叉口红绿灯交通管理设施,也有以单行线、自动信号控制、民警指挥等来达到这一目的。但这样以一个路口的车辆停留等候来避免冲撞,使路口的通行能力大大降低,红绿灯造成的等待问题也进一步造成了交通的拥挤堵塞。(3)是消除冲突点最有效的方法。立体交叉的作用以其发展概况立体交叉的作用立体交叉在道路交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取代了平面交叉路口的信号管理;基本上消除了平面交叉路口的冲突点;使车辆接连不断地迅速地通过交叉路口;大大地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节省了时间、燃料等,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为高等级公路的高速安全、畅通提供了保证。美国最早修建立体交叉是1928年在新泽西州Woodbridge的两条道路相交叉处修建的第一座苜蓿叶式立体交叉该立交通过的交通量子均每昼夜达62500辆,高峰小时达6074辆,即每分钟可容许100辆汽车通过。1930年在芝加哥又建成了第一座拱式立体交叉桥。到1936年已建成125座立体交叉桥。随着社会的发展立体交叉在各大城市中已经是随处可见,以我国为例就有北京建国门三层长条苜蓿叶式立体交叉,西直门的三层环形立体交叉;上海真北路立体交又;天津中环线八里台立体交叉,中山门蝶式立体交叉;广州区庄四层环形交叉,人民路高架桥;西安星火路立体交叉等著名立体交叉桥随着交通量的增长,立体交叉在不断增多;其形式也从早期的几种发展到数百种,有简单的分离式也有互通式;有两层

交通论文-微型立交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23063821
  • 文件大小304 KB
  • 时间2019-05-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