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铁犁牛耕的出现,促使井田制崩溃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分封制破坏阶级原因:“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原因: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形成诸子百家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法家:,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有教无类(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的观念:伦理观人性论(性相近人本性相同)*“仁政”(亚圣)(人的本性是恶)儒家学派发展成为蔚然大宗、同时是民间学派(地位)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世界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政治主张::世界万物和人类总在不停的变化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断转化*《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齐物论):韩非子(战国末期)—集大成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儒家代表)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仁义礼智信)特点:《诗》《书》《礼》《易》《春秋》,::“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北宋程颢程颐“二程”(不是宋明理学创始人),@南宋朱熹—、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深化格物致知)程朱理学影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作者朱熹)“朱子学”学派(和朱熹有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陆王心学@@明朝中期王阳明A.“心无外物”“心外无理”B.“致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原因:《焚书》《藏书》(实质:突破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迷信)(实质:挑战封建正统思想)*评价: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明夷待访录》*评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概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