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
[单元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改进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出示10÷2
(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