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欣赏与《黄河大合唱》.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乐欣赏与《黄河大合唱》篇一:音乐赏析《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一、关于作者曲作家:冼星海,生于一九零五年,留学回国后,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 曾为《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做音乐指导。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他的“天鹅之歌”——《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词作家:光未然生于1913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1939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二、关于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武汉沦陷后,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作品以黄河为背景,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于二十一世纪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此后的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三、相关背景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 武汉成为当时实际上的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武汉会战中方损失了40多万人,历时4个半月。四、个人对作品的拙见《黄河大合唱》的开端便是乐队齐奏——管乐音色的雄厚与磅礴的气势,弦乐急切的碎弓和紧凑的节奏,加上打击乐的紧密鼓点,不得不让人不得不正襟危坐,竖耳倾听。虽然节奏很快便减缓了下来,但一声声的质问,却牵引着我的思绪到了黄河边,期待着眼见黄河时的汹涌澎湃。我不曾见到过黄河,更别提有渡过黄河的经历。而对黄河上的船夫形象,也仅从荧屏上得知——黝黑的皮肤,如雨的汗水,坚实的肌肉,为着生存不辞辛劳、不畏艰苦。随着一句“听吧!”,齐唱的气场顿时影响了我。乌云遮天、波涛如山不是问题,冷风扑脸、浪花进船不是重点,船夫们在惊涛骇浪中在暴风雨中与愤怒的河水斗智斗勇奋力拼搏的场面顿时展现在了眼前!在因场面浩大而震撼之余还因船夫们面对着强大的自然力量侵犯之时,仍会为了生命为了希望拼劲全力勇于抗争而激动与感动!一己之量脆弱不堪,集体之力虽不见得能与自然力量相抗衡,但正是这样的一份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可歌可泣。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黄水谣》,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女声二部合唱,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河水滚滚,浊流宛转。这条将中原劈成南北两面的河流孕育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哺乳了数以万计的生灵。在这条河的两岸,中华农耕文明开始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苗儿肥,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一片祥和安宁。然而,这桃源之境却因日本人的入侵而不复存在。武汉沦陷后,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

音乐欣赏与《黄河大合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daojuna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