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规划编制概述 2(一)目的和意义 2(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2(三)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3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 4(二)土地利用现状 5(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9(四)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9三、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11(一)耕地需求预测 11(二)园地需求预测 11(三)林地需求预测 12(四)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12(五)交通用地需求预测 13(六)水面(域) 13四、土地利用的战略思路 13(一)利用级差效益,盘活存量土地 13(二)搞好“三个集中”,实行集约利用 14(三)稳定耕地面积,实施基本农田保护 16(四)控制城市规模,合理配置城镇用地 16(五)开发滩涂资源,增加土地后备资源 16今后,滩涂资源利用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特别要处理好滩涂开发与湿地候鸟保护之间的关系,动态地保护好崇明东滩近340平方公里的湿地候鸟自然保护区。 17(六)开展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17五、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方案 17(一)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18(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19(三)土地利用分区 21六、规划实施措施 27(一)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27(二)强化规划的宏观控制 27(三)贯彻调整挖潜的战略思路 28(四)更新土地利用方式 29(五)建立稳定基本农田规模和提高耕地质量的保障机制 30(六)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控管理 31一、规划编制概述(一)目的和意义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土地作为保障;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有相当数量的土地供应以支持住房建设、绿化及交通市政设施的改善;“民以食为天”,土地是源源不断提供我们粮食、蔬菜以及各种副食品的基地。总之,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立足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立足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和研究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问题,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上海是个特大城市,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耕地更加宝贵。迈向21世纪,上海担负着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随着城市功能转换和浦东开发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未来14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既要为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用地服务,同时又要为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提供用地保障。因此,认真贯彻土地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的关系,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在上海显得极为重要。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平衡土地供求总量,优化土地配置,促进上海的不断提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结合上海的实际,特编制《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平衡总量,集约利用,提高效益,达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服务于上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摆正“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体现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一是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蔬菜和主要副食品生产必需的用地。二是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对浦东开发建设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发展住宅、交通、通讯、能源和支柱产业的建设用地予以确保。三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同时,使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在用地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上,体现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首先是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在优先考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重要项目用地供求平衡的前提下,考虑其它方面的用地需求;其次是控制土地流向,在总量确保的前提下再按照产业政策供地,制约引导土地的需求,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第三是从严确定人均用地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以保障土地供应总量目标的实现。3、在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的关系上,体现内涵挖潜为主,促进集约利用。按照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方针,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立足存量挖潜。首先是非农建设用地要从外延增量为主转向内涵存量挖潜为主,改变各项建设大量占用农地及产出率低的状况;其次是农业多种经营也要走
上海市土地利用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