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薃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螃——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条建议袀一、四个坚持蒇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芅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薂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羀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袈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螂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实践的能力: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肀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肄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蒄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聿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膀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蒅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袂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膂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芀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三维目标”是“宏观”的“课程目标”!赵亚夫认为,不要把“宏观”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用于“微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必分“三维”制定、书写。】薄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阅读教学“动脑思考”什么?一思考“字词句段”等“语言材料”的“内涵”,你就说这是“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们真是晕了!看来只能思考“写法”了!】芀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芇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肂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这算不算“超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呢?】蚀二、四个强调荿1、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蚈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螄【我还是搞不清楚你这里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个怎样的概念!因为“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至少存在两种解释。蚃第一,“理解”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表达)”,“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表达)”。你前面说:“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句话中,“理解语言文字”与“运用语言文字”是并列的,“理解”并未包含在“运用”之中。按这种理解,语文教学应持“表达中心说”。葿第二,“学是为了用”,“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知识”,所以教学不能以“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以“形成能力”为最终目标,语文知识最终应化为语感状态;“学是为了用”,正所谓“学以致用”,而要达到“用

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