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记中华(一)——书法》.doc中国书法它从殷商甲骨文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书法它几经变迁,有很多变化、发展、扬弃、整合,然后变成今天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从它的内容到形式,从它的内涵到外延,都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书法和中国文字是密切结合的,咱们知道中国书法首先有一个条件,就是书法要写字这两个字,大家别小看这写字,这两个字。可以说书法是写字,但是写字呢,不一定就是书法,因为书法它是艺术,正因为书法是写字,就是文字对书法的规定性非常强,我们古代的书法艺术,它是伴随着文字的实用性而生发出来的比如甲骨文,咱们说甲骨文,甲骨文的最开始出现,四千年前的文字,咱们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认识它,我们古文字学界也不认识它,大概在一百年前吧,一百多一点,一百多年前,晚清有一个官叫做王懿荣这个人,他在有一次吃中药的时候,药店里抓来中药吃中药,有一味中药叫做龙骨,龙骨呢,他发现上面有很细小的文字,当时他确定不了是不是文字,就是细小的人工刻画的痕迹,王懿荣是一个大学者,他根据他学者的功夫和他敏锐的观察,他感觉到这个应该是最古老的文字,他就问中药店你这个骨头从哪儿来的,龙骨就是半化石状态的那种骨头,骨头埋藏时间很长,已经蓬松了那种骨头,这个药店就说,它是出在河南,我们河南的安阳,一个小屯村这个地方发掘出来的骨头,当地的农民就作为一味中药,这个中药上面有文字还觉得它不吉祥,就把文字刮下来,然后卖给药店,有的残存的,没刮掉的,就落到王懿荣手里,王懿荣就发现,他是个学者,发现以后呢,他就派人到了安阳就开始收购,开始逐渐的一门甲骨学就兴起起来,最开始的起源传说是这么开始的。最开始的甲骨文呢,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为什么刻在那上面,当时古人也有毛笔,四千年前是有毛笔的,甲骨文里这个“聿”字,“聿”就是一只手拿着一只毛笔的样子,它本身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里有笔它肯定有毛笔写出来那种痕迹的字,为什么今天看不到呢?它就是那些材料流传不下来,古人写在竹子上,木片上,树叶上,兽皮上这些文字流传不下来,当时没有纸张,只有作为算卦用的龟甲兽骨呢?它是占卜用的,刻在这种硬质材料上就流传下来了,它是那样的。我们今天把甲骨文看作一种艺术,但在古代它完全是一种实用文字,由于它特殊的刻锲方法不是毛笔写,是刻的,又由于它特殊的那种载体,它是硬的材料,用硬刀,当时没有铁器,用青铜刀,或者玉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那种文字,形成它特殊的线条美,和特殊结构的方折错落的美,所以古代书法的生成,它和文字的生成是紧密相伴的,和文字本身的结构,文字它的实用性,文字它的载体以及制作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这种种的这种变化呢,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的书法艺术样式。你比如再往后,到了两周的时期,东周西周,春秋战国,到这个漫长时期主要代表性的就叫金文,或者叫做大篆,学术上有很多称呼,一般就是叫做“金文”,就是钟鼎文,就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千五百年前,三千年前这个阶段,铸造的金属文字,这种文字呢,由于它是金属铸造的,所以它有种特殊的美,咱们今天看到的,咱们在字帖上看到的金文拓片,是黑底白字,这种字它是从青铜器上捶拓出来的,那么当时制作青铜器已经工艺很先进了。现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着全套的楚国青铜器,那制作的非常精美,它那地方因为它那个青铜器加了大量的锡,所以楚国的青铜器基本上不上绿锈,都是黑锈,黑亮黑亮的青铜器,当时你就看出,当时制作青铜器的工
《钤记中华(一)——书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