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摘要:利用1999-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系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所有行业职工年均工资和在岗职工人数对我国林业职工工资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林业第三产业比重、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森林蓄积量对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我国林业职工工资改革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林业系统;职工工资;面板数据工资是雇佣劳动报酬的重要支付方式,也是林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中国林区而临的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林业职工工资有所增长,但是收入水平低,甚至拖欠工资的现象仍旧存在。国家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以来,木材产量骤减,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解决阻碍林业发展的体制性、资源性、结构性和社会性矛盾,使林业职工成为实在的“森林主人”,逐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职工脱贫致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我国林业职工工资的来源、数量、结构等发生了变化,展现出新的特点。林业职工工资的变动情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主要研究成果有林业职工工资的改革成果、国有企业林业职工的增收建议等。以往研究角度多是从国有林区职工和职工收入进行分析,但对我国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且多以理论分析为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林业职工工资现状,探究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革林业职工工资的建议。研究背景(一)林业职工工资的界定我国林业系统在岗职工包括由林业系统所属机关、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在职的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林业系统各级部门主要实行等级工资制,各工种林业工人根据技术繁简程度、责任大小等划分等级,确定不同的工资额;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则根据业务或技术的繁简、工作责任的大小划分若干职务等级,确定不同的工资额。工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承包工资及津贴、奖金等辅助工资图。同时,根据各地物价指数适当调整了不同的工资标准,对于部分岗位增加了岗位补贴,实行了劳动保险制度。上述等级工资制度和多样工资形式,基本上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推动了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二)相关文献回顾工资体现了最基本的劳动收入,是反映市场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而之一。对工资差异的研究可以揭示林业职工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影响工资的因素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①内在因素,包括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技术和训练水平、工作的时间性、劳动条件和附加福利等,更多地体现了工资与工作、劳动的联系;②外在因素,包括物价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地区或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劳动力的替代和产品需求弹性等,反映了工资与整个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随着20世纪90年代林业职工工资改革的不断深入,何佩理闭提出调整林业单位工资结构、改革现行工资标准、合同制工人工资补贴、推行优化劳动组合,以及实行“满负荷”工作制等建议。李文焕等建议在实行了工资总额同实现税利、森林资源培育双挂钩办法的基础上再加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使林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增长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挂钩。徐晋涛等闹对目前工资在国有林区职工
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