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本单元安排了三课,分别阐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及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应承担的责任。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这一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几千年来,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伟大的民族。尤其是在近现代,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探索革命的道路,支撑着中华民族儿女奋发图强,走向强大、富裕。教科书下设了三个小框题:“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它们分别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民族自信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这里对“近代以来一些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进行的努力”虽是简述,但重在引导学生从“理”和“事”两个方面去了解共产党建立前所有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强大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了胜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正如教科书所阐释的:“这些理论和运动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教科书指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能力目标: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意愿。教学建议:(1)我国五千年历史和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的历史史实,学生之前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能够利用这些史实说明道理。(2)本备课系统提供了不少的资料,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3)有不少反映我国近代历史的故事片或资料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购买,以强化教学效果。学情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青少年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对社会怀着极其美好的憧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青少年的情感又是缺乏理性的、不够稳定的,他们会因他人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会因不公平的现象而产生过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青少年对我国社会历史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可能对我国社会的现状产生不满的情绪。同时,受到国际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存在贪图安逸、不想吃苦的思想,淡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思品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