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亳州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八月目录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 1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1二、土地利用现状 1(一)农用地利用现状 2(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2(三)未利用地利用现状 2三、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2(一)土地结构调整情况 3(二)现行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3(三)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 5四、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7(一)耕地及基本农田 7(二)建设用地 7第二章规划大纲编制过程 9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规划的依据 9(三)规划的期限 10(四)规划任务 10二、规划编制的过程 11(一)修编组织工作 11(二)修编工作进程 12第三章其他说明的问题 14一、基础数据 14(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14(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14(三)基础图件 15二、关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15(一)市域总人口预测 15(二)城镇人口预测 15(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16三、关于土地利用潜力 17四、关于土地利用分区 17(一)土地用途分区的原则 17(二)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 17五、主要控制指标预测思路及方法 17(一)耕地保有量 17(二)基本农田保有量 18(三)建设用地需求量 18(四)采煤塌陷地需求 18六、指标分解 18(一)指标分解原则 18(二)指标分解依据 19(三)指标分解思路 19(四)指标分解方法 20(五)具体指标分解说明 20七、相关规划衔接问题 24(一)与《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衔接 24(二)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24(三)与交通、水利、煤炭规划的协调 24(四)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25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亳州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亳州全境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狭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全市气候处于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亳州物富民丰,资源富饶,特色突出,是全国主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煤、优质棉、优质烟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果蔬、烤烟、畜禽、蚕桑、矿产等资源,地方名特优稀产品较多,特色凸显。亳州市是安徽省西北部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工业基础较好,煤炭资源丰富,发展速度明显。2005年全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二、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其中:,%;,%;,%。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当中,农用地比重相对较大。(一)农用地利用现状2005年末,,%。其中,,%;,%;,%;,%;,%。(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2005年末,,%。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占的比重较大。(三),%。主要是河流水面和滩涂,,%。三
安徽省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