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者发现在生产中发生事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的扩大,并保护好现场,不得隐瞒和故意拖延,立即向企业主要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并迅速拨打援救部门(汇报部门和援救单位详见附件)。2、企业负责人、值班人员、安全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对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急情况的,迅速启动事故应急预案,3、企业负责人对发生需向有关部门报告的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在1个小时内,以公司名义报告安监等有关部门。4、发生重伤、死亡事故,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需要转移现场部分物体时,必须做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照相、录像,并详细说明。5、清理事故现场时,需事先经事故调查组或安监部门同意。6、发生轻伤事故要进行现场照相、经安监部门同意,由企业领导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划分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按照规定填报“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7、事故调查组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8、发生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没有落实的不放过。并按照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损失危害程度,根据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9、发生事故,必须按照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职责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10、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不负责等行为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视情况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并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行政降级处分。11、事故调查清后,应及时拟定整改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填写“职工上网事故报告表”报送安监部门。12、事故处理方案后、公开宣布处理结果。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事故档案,其内容包括事故现场记录、照片、鉴定材料、事故教育、改进措施等资料。1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定期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街道安监站)。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从安装、调试、验收、到运行、维护保养、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测。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检测怎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3、操作人员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4、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后续接任者。5、维修人员,每周对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周周六设备工装部队所有设备进行设备保养检查,每半年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6、认真做好设施、设备管理全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填写规定的记录表格或图表以及跟踪小册子,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存档保存。电器安全管理制度1、必须配备经过安监部门培训合格的专业电工,电工作业做到持证上岗。2、禁止使用无厂家、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及国家明令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