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夜雨寄北教学目标 :。 、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教学难点: 、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猜猜他是谁?他,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就是李商隐。我们曾学过他的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无题》。一起背诵。:“夜雨”,表示时间,“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文题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对象。: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注意读音准确、节奏鲜明、语气舒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指名配乐朗读。 齐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同学讨论疏通。译文参考:你来信问我何时回家,我却还没有准确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三、析意境整体感知:诗言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是借助哪些画面表现出来的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 ,具体内容是什么?妻问我答,一扬一抑。妻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呢?我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期。前一个“期”充满希望,后一个“期”失望。?客居他乡,归期未定,欲归不得之惆怅和无奈。(二) ,描绘这幅画面。远的异乡巴山,在这寂静黑暗的夜晚,秋风萧瑟,夜雨连绵,把池水都涨满了。没完没了的雨声敲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衬托诗人满怀离愁,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与亲人团聚,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充满重逢的温馨和愉悦。?表达出诗人想要与妻子团聚的强烈心愿,同时也反衬出现如今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四、再欣赏有哪个句子或词语构思巧妙,打动人心?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较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不眠之夜,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实中的巴山夜雨,衬托内心的惆怅思念。后一个是想象中重逢时共同回味的巴山夜雨,充满温馨愉悦。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总结:感情:漂泊异乡,孤寂愁苦,思念妻子,渴望团圆。写作特点: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夜雨寄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