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指南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详。
流行病学
保守估计,,按调查估算2006年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2亿1千万存在低骨量。
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
临床表现
疼痛:可有腰背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加重时疼痛加重,严重时翻身、坐起、行走困难。
脊柱变形: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诊断
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脆性骨折: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基于骨密度
鉴别诊断
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性腺、肾上腺、甲状旁腺及甲状腺疾病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各种先天性和活动性骨代谢异常疾病等
基本检查项目
骨骼X片
血、尿常规;肝肾功;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电泳等。
酌情检查项目:血沉、性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尿钙磷、皮质醇、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甚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骨活检等检查。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PINP、S-CTX是敏感性相对较好的二个骨转化生化标志物
中国骨质疏松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