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实验报告哈雷与将军篇一:管理学实验报告,哈雷与将军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扁平型组织结构与高耸型组织结构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2)、熟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权责对等原则、信息畅通原则、人事匹配原则和经济高效原则。(3)、了解如何建设一个和谐有效的团队。二、实验准备过程: 按要求分组,每组10个人并一列排好。三、实验内容: 1、由老师向排在第一位的同学说一段话,再依次向后传递,传递完成后考察最后一位同学与老师所说的话有无差异。 2、先小组内进行讨论,确定每个字符的动作,然后由老师向第一位同学说一段数字,再一次向后一位同学传递,传递过程中只能通过肢体动作,不能用语言,传递完成后考察最后一位同学与老师所说的数字有无差异。四、实验心得与体会在第一个实验中,在最后的核对过程中发现整条信息遗漏了一整句话,其他信息大意正确,但与原话也存在一些出入。经过仔细核查后,发现在第一位同学传递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遗漏,而每次传递过程都会出现一定的信息丢失。篇二:哈雷思考题思考题 。: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主要社会力量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1,人口,经济环境:案例中,宏观环境既给哈雷创造了机会,也带来了威胁。哈雷公司创业初期,世界大范围较普遍的代步工具是马匹。哈雷戴维森他们抓住了机遇,创新技术,设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而且第一年他们卖出了4辆,第二年卖出8辆。当时,摩托车代替马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市场需求也大大超出了供给。在此推动下,他们的产量持续增长。 :20世纪初,尽管摩托车技术在美国迅速发展,但是哈雷凭借过硬的质量打败了Excelsior、Merkel、Thor和Yale等后来崛起的公司,和Indian一起竞争美国摩托市场。到了1915年,哈雷·戴维森每年能生产18万辆摩托车,与另一家“Indian”摩托车共同垄断了美国的摩托车市场。随着1918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哈雷·戴维森的所有产品都卖给了军队,战争更促成了摩托车市场的繁荣。但是,进入和平年代以后,这种繁荣逐渐消失,福特的T型车成了有力的竞争者。摩托车永远都无法比得上T型车所提供的那种舒适和方便,而且福特将他的汽车标价定得非常之低,低到比哈雷摩托车贵不了多少,甚至于有时候还要更便宜一些。1953年,“印第安人”摩托车公司倒闭。美国曾有114家摩托车的制造商,最后只剩下哈雷·戴维森一家了,他们的产品主要卖给美国警署和“地狱天使”之类的黑帮。 :几十年来摩托车手变成了穿着黑色皮茄克和行为怪异的人的同义语。人们的这种看法要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年代。当时有些人信奉一种吉普赛式的生活方式,经常是衣着肮脏,甚至是醉醺醺地骑着摩托车在城市的街道上呼啸而过。不管实际上有多少骑摩托车的人是那样的,人们的这种观念却已经约定俗成了。二战后人们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摩托帮尤其是“地狱天使”之类的黑帮更是增添了人们对摩托车手的反感。一名佛罗里达的警官说:“这些骑着摩托车、戴着纳粹标志的小流氓对整个世界及整个人类都怀有一种仇恨,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的一股危险势力,也是一群该死的讨厌鬼”。随着人们对摩托车的反感,哈雷·戴维森公司的声誉也愈来愈低下了。 ,科技环境:20世纪6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的摩托车开始进入美国市场。本田公司的进入,美国的摩托车市场也逐渐热了起来。美国摩托车市场的新繁荣,实际上是日本本田公司一手造成的。虽然最初的进展并不顺利,第一年只卖出了167辆。摩托车专家们嘲笑这些小型的日本产品是玩具。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公司的总裁威廉·戴维森对此也说了这样一番话:“基本上我们不认为轻便车有多大的市场。我们觉得摩托车是一种运动型的车辆,而不是交通型的车辆。即使有人说他买摩托车就是为了交通,那也只是在闲暇时使用而已。 60年代中期,美国的哈雷·戴维森公司在日本本田公司的猛攻下步步退却,使本田的轻型摩托车称霸美国市场。当年曾一统美国摩托车市场的哈雷·戴维森公司,在1960—1971年美国摩托车市场扩大l00倍的大发展黄金时代,只是龟缩在有限的大型摩托车市场中苟且偷安。当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摩托车以高超的质量为美国人津津乐道之际,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质量却越来越差,其质量检测不合格率高达50—60%,而日本同行的质量不合格率尚不足5%。 5:法律环境:政府能给以关税保护,以使哈雷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来证明新班子的管理能力。1983年4月1日,里根总统终于采纳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关于提高大型摩托车(以上)进口关税的议案,使哈雷为之奔波6年的努力总算修成正果。
管理学实验报告哈雷与将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