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主要包括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第七章博弈论与产业组织
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
第二节价格竞争与产品选择
第三节市场进入博弈
第四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理论
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
一、博弈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换言之,是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主体之间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的例子很多。
博弈论小史
博弈论开始于1944年由冯·诺依曼(Von Neumenn)和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合作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它提出了博弈论的一些概念。20世纪50年代是博弈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纳什(JNash)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论文,杜克(Tucker)于1950年定义了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问题。基本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后,泽尔腾()把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精练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则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在1982年合作发表了关于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的重要论文。
主要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
参与人(player)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收益)的决策主体,参与人有时也称局中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国家等团体;
策略(strategy)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如“以牙还牙”是一种策略;
信息(information)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支付(payoff)函数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很关心的东西;
结果(e)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常用支付矩阵或收益矩阵来表示;
均衡(equilibrium)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
(1)根据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
静态博弈指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动态博弈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2)根据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的知识可以把博弈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指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的知识;
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方法,可以得到四类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之相对应的四个均衡概念称为: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第七章 博弈论与产业组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