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读书笔记篇一:《翻身》读书笔记《翻身》读书笔记: 对于“翻身”一词的解释,作者在序言中专门作了说明: 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这就是本书题名为《翻身》的原因。它叙述了张庄农民怎样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经过。全书的记述从1937年开始到1948年止,着重讲述了1945到1949的状况。虽然我党在这段时间还没有建立全国的统一的中央政府,但恢复经济的建设已经有条不紊开始,涉及张庄的自然是土地和农村政策。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最典型的北方农村的图景,落后、破败、贫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已经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过了千年,对他们而言,生活似乎只能是这样,受三根支柱——传统、村政府、暴力的压迫,一场病,一场灾,他们的生活就会永远陷入贫困之中。对我个人而言,他们毫无疑问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而书中这些笔法也是为了给我们一种背景的铺垫,他们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压迫,地主、富农、教会、日军、伪军,这是为后面的土改和翻身做了张本。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问题,在本书中有了新的体现,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农民就是被欺压,剥削和压榨的一方而,而地主则代表了“非正义”的一方,然而在一个较为客观的纪实下,可以得出更加客观的答案。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的人会对施加压迫的主体产生出畏惧之外的依赖感。这一点在《翻身》前两部分有所表现。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与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很相近。农民被地主逼到生存的边缘地带,但不至于全部灭亡,虽然生活举步维艰,对地主恨之入骨,但也尚未被逼到造反的境地。总的来说,农民在仇恨地主之余,还有一种对地主的依赖之情。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地主富有的原因严格来说没有特别强烈的因果关系。农民可能是因为懒惰、不善经营或其他原因沦为贫农;地主能够聚敛财富和土地,也有可能是靠个人的勤劳节俭和投机的头脑。至于地主富起来之后依仗身份和地位对农民的压迫,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就是说,农民的贫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受压迫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对地主的认识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客观的看待。书中用一个个例子生动地展现出各种悲惨的命运,由此农民很直接的认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来自于地主的压迫。诚然农民是可怜的,而且地主确实在他们受灾之后对他们有剥削,但是我并不认为完全的土改,打倒地主,平均土地就是一种真的正义。一方面,地主和农民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人的自身有差距,地主的祖辈擅长经营,贫农不擅经营,一辈辈下来自然会有层级差异而用一种直接的,暴风骤雨般的方式直接铲除这些差异,完全是对以往的不公正。对其实并不富裕的地主进行清算,在我看来除了平民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土改农民获得了土地,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因为农业需要土地的集中,小农生产必然会造成一种落后和狭隘的生产,所以即使分到了土地,还是会有人最终失去土地,还是会有拥有大块土地的主人产生,所以一次性的土改,并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是破坏了生产规律。而为什么在土改中,本来朴实的农民就变得如此可怕和凶残,甚至充满了暴戾,这本不应该出现。而我认为这种隐藏在人性中的恶,通过一种外力的帮助而激发,农民不知道让他们贫困的是自然因素,技术落后,知识匮乏,而认为一切都是地主造成的。而现在有人帮助他们打地主,可以抢夺富人的财产,他们作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来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正如马克思说“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他们为了避免地主的打击报复,为了报复以前的仇恨,自然会选择最最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肉体上消灭地主。而如果从功利主义来思考,富人总是少的,穷人总是多的,而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做法自然是没错的。但是这绝对不是公平,是绝对的平均。而我认为,正义和公平来自于机会上的均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均。如果农民和地主能有一样的机会,或者尽量一样的机会,那么就不会存在不公正,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破坏和打倒。对于妇女解放运动: 这本书中,描写了几个很典型的女性解放的形象:政治觉悟比较高的妇女主任胡雪贞;试图投机取巧的王老太;不断翻新花样保护财产的王凤只;争取离婚权的申仙娥等“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p118) 通过一些典
翻身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