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元宵节【篇一:文化吉林】第一章发展概况第一节文化环境简述一、地理位臵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三江、三原、三山的腹地,海拔120——260米,西、南部地势较高,略有山岗,丘陵起伏,东、中、北部地势较低。境内有查干湖等大小湖泡27处,较大自然泉37处。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前郭灌区就在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下矿物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泥炭、矽砂、油母页岩、膨润土等,其中石油蕴藏量极为丰富。有蒙古、汉、回、满、朝鲜、锡伯等15个民族,蒙古为主体少数民族。二、历史沿革?郭尔罗斯?一词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思?。?豁罗剌思?一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240年7月成书的《蒙古秘史》和后来波斯人拉施特所编著的《史集》一书。郭尔罗斯,作为一个词组可分解为?郭尔?和?罗斯?两个单词。蒙古语?郭尔?,标准音可以记作?高乐?或?郭勒?,汉译为河;蒙古语?罗斯?,标准音可记作?乌斯?,汉译为水。故,郭尔罗斯,可通译为?河水?一词。当然,这个河即指松花江而言。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在蒙古语中?前?与?南?为一词,故,前郭尔罗斯,简称前郭旗,倒过来亦可说郭前旗,即南郭尔罗斯。清代,称郭尔罗斯前旗为南公旗,即出于此。所以,前郭尔罗斯,也可译作?江南?之意。据考证,早在13000年前,古青山头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164年,成吉思汗把郭尔罗斯分封给其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后一直由其子孙世袭统辖,明末清初时期分为前后二旗。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郭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三、体系构成郭尔罗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豁罗剌思和中国历史、蒙古族历史都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有这些重要的历史因缘,所以文化很发达。郭尔罗斯草原,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构成了郭尔罗斯文化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郭尔罗斯文化。其实,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这三种文化本身之间有矛盾,同时,还有一定的联系,有其共同的东西。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在宗教文化上的共同点就是萨满教,这是二者能够融合的基本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宗教上的共同点就是佛教,只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差异,这也是二者之间能够融合的基本点。郭尔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经历了一个从多元走向一元,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对立统一过程。并在历史长河的流殇、激荡沸腾的不息巨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风采的民族特色、地域印记及风格刚健、语言质朴、率真自然,与历史、民俗、民间文学相亲相连的文化哈达,从而构成了一条以草原牧游文化为主色的传承关系史。因此说,郭尔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历史、自然、地理、民族、宗教、哲学、风俗等等有着悠久而密切的渊源关系。郭尔罗斯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不但有查干湖的?祭湖醒网?,还有蒙古族歌舞、郭尔罗斯民歌、创作歌曲等等。郭尔罗斯的舞蹈既有古朴典雅的民间舞蹈,如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等,也有寓意深刻的古典宗教舞蹈,如查玛舞、篝火晚会。还有蒙古族特有的说唱艺术,如乌力格尔、好来宝,特有的乐器弹奏,如马头琴、四弦琴艺术,特有的郭尔罗斯蒙古族婚礼、餐饮、祭祀及其他民间礼仪,如查干湖全鱼宴,郭尔罗斯全羊席,查干湖风情宴以及席间唱歌、敬酒、献哈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射击、狩猎、赛马等。第二节文化事业简述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辖22个乡镇,16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0万。全县现有文化馆2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1个,电影院1个,乡镇文化站22个,农家大院233个,农家书屋233个。多年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前郭县大力推广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的?种文化?模式,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并先后获得?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蒙古四胡之乡?等多项殊荣,县文化馆、民族歌舞传习中心(原民族歌舞团)、草原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查干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族歌舞之乡?。多年来,前郭县始终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将?三下乡?活动纳入全县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相关单位的具体任务、完成时限和奖惩办法,全县文艺演出、赠送图书和电影放映数量逐年增加。在送戏下乡方面,县文化馆、民族歌舞传习中心和草原文化馆3个单位负责,每年送戏下乡演出场次达到170场以上。文化馆围绕全县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编排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次出动小客车1辆、流动舞台车1辆、人员30人左右,随时随地深入农村演出。民族歌舞传习中心演出以歌曲、舞蹈和器乐演奏等形式为主,阵容较大,每次出动大客车1辆、流动舞台车1辆、演员50人以上,演出地从乡镇
松原元宵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