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兴县程家沟煤矿
KJ70N型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工程
技
术
协
议
书
(设计方案)
江苏三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4月
目录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理
三、系统概述
四、系统构成
五、系统技术指标
六、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七、系统主要设备产品列表图
八、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九、系统的安装、调试、培训
十、工期承诺
十一、售后服务承诺
附件
一、煤矿简介
二、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测点配置
三、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布置图
四、KJ70N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配置设备清单投资概算表
一、设计依据
设计结合煤矿矿井实际情况,提供先进、可靠、合理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配备监测井下分站、传输电缆,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各种传感器,确定合理的安装位置及控制方法,达到
实时监测监控井上、下主要生产系统运行情况的目的,并实现与全省煤炭监测监控信息网联网。提交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布置图及矿井安全监测传感器布置图。
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006年10月25日)。
2006-02-27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2007-01-04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委办[2006]21号文件(2006年6月5日)。
MT/T1004-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008-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MT/T1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
-200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GB3836-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MT209《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7《设备可靠性试验》
GB4859-84《电气设备的抗干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
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899-2000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T1029-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MT/T772-1998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矿方提供的井下通风系统图、机电设备布置图等
KJ70N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产品技术说明等有关资料
二、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该项工程,在设计选型过程中始终遵循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先进性的原则,满足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对监测监控等管理信息在全方位的实时监测需求,同时要考虑矿井的长期发展,产品的技术更新,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系统设计选型原则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实用性:系统性能价格比高、易维护、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煤矿行业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
可靠性:系统选用高质量的设备,高效稳定的系统能够提供全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不停顿动作。对于安装的监控站、传感器设备与布线系统,必须能适应严格的工作环境,特别考虑要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高瓦斯的客观环境,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
先进性:系统设计符合监控行业主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标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水平保持着行业内领先地位,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适应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系统升级只需对软件进行升级,硬件设备不需进行改动。
开放性:监控系统能与各种智能设备、各级网管计算机正常通信。监控系统的通信接口及协议均遵循行业标准,分站能对各类被监控智能化设备(传感器)实现全面的协议兼容,模块化设计、兼容性好、便于维护。
实时性:监控系统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多进程编程技术及事件优先处理技术、告警数据实时传输,每10秒钟采集并发送一次数据,以确保用户对数据的实时查询。监控系统从告警发生到有人职守的监控中心接收到告警信号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秒,数据响应时间小于5秒,命令执行响应时间小于5秒。
可扩展性:监控系统具有支持本地和远程访问的能力。操作人员在本地或原端应均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到全部监控数据。具有友好的人机画面和汉字支持能力。尽量用符号代替文字,以图形代替数据。具有灵活的输入输出方法。监控系统应具有告警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的基本功能。
安全性:各级数据中心服务器支持双机热备份,保证历史数据不丢失,瓦斯监测不中断。数据中心可建立灾难恢复体系,能够及时的恢复数据库。数据中心采用网络防毒技术,以防止计
程家沟煤矿技术协议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