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的“越狱”问题
目录
李忠文背后的企业家问题(1)
李忠文背后的企业家问题(2)
李忠文背后的企业家问题(3)
如欲被救,必先自救
(本文根据作者答山东、江苏等地媒体记者问整理而成)
今年的五月下旬,逃匿了年余的“中国鞋王”李忠文在长沙被捕。伴随李忠文沉寂多时的百信鞋业再一次被推到了公众面前。但是,关于国内超级连锁王国的坍塌,近年并非仅发生了一起、两起,相反的是,内蒙古咱们家超市、福州华榕超市、北京城市之光超市、长江赛特超市、哈尔滨“万集源”超市等超级商超们竞相奔赴“黄泉路”的倒闭潮,早已使我们见怪不怪,甚至因此变得有些麻木起来。
那就让我们换个思路来看“中国鞋王”的问题吧,比如李忠文的迅速勃兴和衰败,就企业家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反映了什么?!
李忠文背后的企业家问题
国内的企业家概念一向都比较泛滥,不过相对那些员工不过几十号人,年产值不过千把万的“企业家”而言,给旗下曾拥400家连锁鞋店、身价曾达30亿人民币的李忠文戴上“企业家”的帽子,当不为过。
那在百信鞋业折戟的背后,李忠文又是如何经历一个企业家的链狱的呢?
其一,信用缺失更多来自被迫的?
走近百信,我们看到的是它上千万的偷逃税和上亿的拖欠货款,及其李忠文多次开出还款计划的空头支票,等等这些信用缺失下的满目疮痍。难道,李忠文就不知道诚信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实际上,没有几个企业家想做一个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小人”。就李忠文及其百信来讲,蓄意沉淀、拖欠供货商货款也并非就是与生俱来的。相反的是,在其创业初期,李忠文是十分重视诚信的,如一个月、半个月乃至一周之内的更短帐期。这些为他们赢得了供货商的信任和事实上可以逐渐延长的应付款期限的支持。
前述原因再加上低价竞市这把利刃,使扛着“平民化、低成本、低价位”旗号,嚷着“批发价等于零售价”之百信的销售规模很快达到了一个量级上,同时也为百信鞋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百信以此为“资本”,在沈阳、河北、天津等地一路圈地
“中国鞋王”的“越狱”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