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仅需要爱与智慧,还需要学会等待。让花儿慢慢地开在水一方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在2009年高考中,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12岁女孩李延以超出湖南省理科一本投档线16分的成绩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出生在乡村教师家庭的李延在当地有“小神童”之称,她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刚过读初中,9岁被邵东一中破格录取。又是一个被炒作的“神童”!又是一个被复制的“神话”!如果你稍感视觉疲劳的话,笔者不妨概括一下这类新闻:媒体热烈吹捧,家长竭力进行学前开发,更会有重点大学不遗余力对神童展开“抢夺战”。反观国外一些学校的做法,真让我们感受到中外教育的差异。据报道,新加坡一名7岁的混血男童艾南·塞利斯特·考雷天资过人,6岁时便通过了英国考试机构的“0”级(相当于)化学考试,由此成为通过该考试的最年轻考生,被列入《新加坡纪录大全》。艾南的父母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资助艾南上大学的赞助机构,并且表示,他们中的一个愿意为儿子上大学充当陪读。按说,对这样一位智力超群,且能为高校带来眼球效应的神童,高校理应求之不得地伸出“橄榄枝”,迅速将其招纳到自己的门下。然而,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理智地拒绝了神童进入高校的愿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蒂姆•怀特在见过神童后,对艾南的化学天才盛赞有加,但南洋理工大学却未接收艾南入学。怀特在解释拒绝的理由时说,对7岁孩子而言,实验室长凳太高,仪器架够不着,器皿则太沉了。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琼•弗里曼更是坚决反对艾南父母想送其上大学的念头,认为这一决定是个可怕的错误,“把7岁孩子送进大学,那说明你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而是一只作秀的小猴子。”一位被专家教授认同的“神童”,却不能如愿地跨进大学学习,这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却反映出了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的问题。虽然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他终究还只是一位尚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过早地将其送进高校接受成人教育,只能让神童失去童真,失去童年和快乐,抑制了神童的全面发展。而我们时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教育误区,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成人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三岁的孩子要背《唐诗三百首》,四岁的孩子要上幼儿英语学校,五岁的孩子要学弹钢琴,未满六周岁的孩子要读一年级,孩子就像没有了刹车的车子,方向盘就握在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手里!在学校,一个学期的课程,半个学期就快教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教完,一年用来专门复习。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老师“赶快”叫另一个学生或干脆自己代为回答;学生一违纪,老师三言两语下来,就一顿“狂轰滥炸”,要不,一个电话,家长立即“访”校;遇到经常违纪的学生,老师就以“屡教不改”相推脱。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与“农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呢?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
花儿慢慢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